彥 火
楊絳與錢鍾書的恩愛,在《我們仨》的字裡行間處處泛現,感人至深。
錢鍾書沉疴不起,身體逐漸虛弱。
起先楊絳去探望,兩人見面總說說話;後來錢鍾書沒有力氣說話,就捏捏楊絳的手,以表示回答及問候。
再後期,錢鍾書已動彈不得了,只能用睜眼來向楊絳示意了,兩人以眼神進行無言的交流。
錢鍾書儘管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每到探視時間一到,仍拚盡力氣,努力睜開眼睛,以表示對楊絳的迎候。
直到一九九八年冬的一個早晨,剛過了他八十八歲生日後不久,離開了人世。
女兒錢瑗比父親已先走了一年!
《我們仨》是寫於二○○三年冬。
楊絳辦完女兒、丈夫身後事後,把女兒開了頭的、記載他們的書稿重新翻出來,強忍悲傷下筆的。
全書共三部,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篇幅只有幾百字。
作者開篇寫老年時的一個夢境,講述一家三口的生離死別,由此拉開全書的序幕。
作者以質樸、冷峻的口語道出「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的淒迷無助的心境。
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是從三口之家的歡聚場面開始。
這時候,錢先生突然接到一道神秘的、不可違抗的命令,匆匆離家而去。
文章驀地切入新場景,他們三人走上了「古驛道」。
「古驛道」,意喻古往今來人人必經的人生最後旅程。
「古驛道」上只有他們三人往返奔波,分外的辛勞,格外的漫長。
此時作者筆下流淌著迷離惝恍的境界,實實虛虛,忽醒忽夢,加上時空的切換,讓人看到他們三人身受的種種苦難,看到楊絳如何在絕望之中憧憬著希望,又從希望之中再次墮入絕望深淵。
以她的柔弱之軀,孤身為夫君和愛女與死神抗衡,她迭遭失女喪夫之痛,大有「欲哭還無方痛絕」之慨。
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從題目看很傷感。
這部分寫從一九三五年七月他們到英國留學,寫到一九九八年歲末錢鍾書去世,可以說完全是對往事的追憶。
與此同時,這一部分也是全書的亮點,溫馨甜蜜,字裡行間充溢的是親情友情。
——他們倆的足跡遍佈半個世界,歷經新舊社會的風風雨雨。
——回首往日曲折崢嶸的歲月,值得細味的是:幸福和美的婚姻愛情,負笈異國的留學生涯,愛女錢瑗的誕生成長,給一家帶來的歡樂。
——不管風大雨狂,三口之家在一起,充瀰親和而美滿。
——正直善良做人之道,一味勤奮好學,是他們的人生準則。
——既不官也不政,不卑不亢,為文為人都是表率,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簡約而從容。
文章也涉歡樂,也道波折,總之,一樁樁,一件件,娓娓寫來。
字裡行間透出作者溫婉嫻靜的絲絲扣扣的情感。
作者在書中寫道:「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
書末三個附錄,是錢瑗的手稿、習作、畫作,包括為爸媽造像,天真、活潑、幽默。她的早逝,更令人惋惜、唏噓。
這本書出版後,洛陽紙貴,在短短一、二年間,已印了三十多版。 (《說楊絳》之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