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編織對話》(編織書本),超過150位參與者合作編織。 攝影:安傑路
編按:香港藝術家陳麗雲(Movana Chen)即將舉辦個人藝術展「KNITerature」。從2004年開始,Movana將時裝、行為藝術、裝置及雕塑等不同媒介相融合進行創作,這次展覽將展出其過去十年的重要作品,重點作品包括錄像《「身體軀殼」遊閱香港》,以及長達十五米的作品《編織對話》。
Movana曾穿上以旅遊地圖編織而成的行為雕塑,以不同的角度遊閱首爾、巴黎和倫敦,錄像《「身體軀殼」遊閱香港》則記錄了她今年年初穿上「身體軀殼」於香港街頭的互動實驗。《編織對話》則是一個為期兩年,由超過150人共同參與編織而成的作品。Movana邀請了家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陌生人和學生,選取對他們別具意義及思憶的書,碎成紙條,然後一同參與編織創作,再把來自不同地方參與者的作品結合成一個大型裝置藝術。本版請來Movana對談,說說她的創作理念。
問:在這十年的創作歷程中,你感覺到自己的創作方向、創作媒介,以及創作主題有甚麼變化嗎?
Movana:於過去的十年間,我一直以編織書藉或雜誌作為創作媒介,但我所創作的作品主題卻因應我對事物的看法而起了不少變化。由於早年我曾修讀時裝設計課程,所以我早期的作品大多與時裝有關,近年我主要以Communications(溝通)為作品主題。早於數年前,我開始邀請朋友從他們的書架上挑選書籍,從而分享每個人內心的想法及情感,就成了《遊閱你的書架》這個作品;後來,藉著最新作品《編織對話》,我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欣賞過我的藝術品及對之感興趣的朋友一同參與我這個大型裝置藝術。我的創作因而由早年的個人創作,演變成大眾參與,而這些作品更會於九月在ArtisTree舉辦的個人展覽中展出。
問:可否介紹一下《編織對話》這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
Movana:《編織對話》這個作品早於兩年前便開始,由我其中一位韓國友人參與編織,時至今天已有多達150人與我一同進行這個藝術計劃。這兩年間,我邀請了家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陌生人和學生,選取對他們別具意義及思憶的書籍,在我與他們一起了解箇中的情感後,使將其碎成紙條,然後一同參與編織創作,最後由我來把不同地方參與者的作品結合成一個藝術裝置。這項共同合作計劃將所有參與者聯繫起來,使我能夠跨越國家和文化的屏障與他們溝通。這種共同創作的形式令我的藝術和參與者的日常生活深深交織在一起。我早於一年半前便接觸太古地產尋求贊助,為今次展覽作準備。位於太古坊的ArtisTree面積達二萬平方呎,正好讓我能全面地展出這個長達十五米的作品,而這個空間更令我能靈活有效地展現自己的創作世界。
問:可以談談「身體軀殼」的創作理念?你曾穿上這個作品於香港及多個城市作行為藝術,過程當中你有感覺到在不同文化語境中,觀眾的反應也有所不同嗎?而當中的經歷有否為你最新的創作帶來靈感?
Movana:「身體軀殼」是我較早期開始創作的作品,第一個「身體軀殼」早於2005年便完成。今次展覽將會展出一共十個「身體軀殼」,而每一個「身體軀殼」均由不同的書籍編織,各自包含著不同的意義。早期製作的「身體軀殼」大多為我喜愛的雜誌或書籍,而最新的作品則以於法國居住的朋友送贈的旅遊地圖編織而成,因此這作品所藏著的意義比任何禮物更來得珍貴。藉著穿上這個行為雕塑,我於首爾、倫敦、西西里等不同的城市,與不同國籍的人進行互動實驗。當我抵達不同的地方穿梭遊歷時,我體驗到不同地方的人對我這次的行為藝術有著不同的反應。例如,當我身處法國時,當地的人會好奇地對我作出提問:「你從哪個國家來的?你正在進行行為藝術嗎?我在哪裡可以觀賞你的作品呢?你的作品想帶出甚麼主題呢?」而當我身處香港時,人們會偏向被動,可能只會遠距離為我拍照或放慢腳步觀看我的動靜。
從體驗不同的文化、歷史、社區和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將「編織對話」和「遊閱你的書架」延伸下去,繼續與不同地方的人們從閱讀書籍中進行交流,藉此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整理:尉瑋
陳麗雲個人藝術展「KNITerature」
日期:9月20日至10月19日
地址:香港港島東太古坊康和大廈一樓ArtisTree
免費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