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舞蹈雙周教學周內的上課情況。 攝影:Jesse Clockwork
中國內地藝術發展一日千里,技藝和國際交流視野都越發成熟,更於現代舞上有不俗的發展。這種具實質性的改變,有賴於香港城市當代舞團的藝術總監曹誠淵先生的大力推動。早在1992年,曹誠淵與內地舞蹈學院合作,成立內地首個專業現代舞蹈團——廣東現代舞團。更於2005年創立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成為內地首個獨立現代舞團。「北京舞蹈雙周」正是由上述三個舞蹈團體聯合主辦的舞蹈藝術節。
今年七月,第二屆「2013北京舞蹈雙周」再次於北京正式舉行。藝術節活動分為兩周,首周「教學周」主要以舞蹈課程為主,提供機會予舞蹈學生與海外藝術家作即時交流;次周「展演周」則以演出為主,展現國內外舞蹈新鮮作,讓觀眾體驗先鋒作品的潮流和方向。
由於主辦單位均為現代舞團,是以教學周內的課程大都以現代舞為主,包含現代舞技術、編舞技巧、即興舞蹈及舞蹈錄像,但同時亦有不同動作技巧如街頭舞蹈和武動技巧等等,讓一眾參與的舞蹈愛好者吸收各地舞蹈文化。展演周以三部分演出平台組成,分別為︰「青年舞展」、「另類平台」和「焦點舞台」。「青年舞展」主要提供小劇場作品展演機會予年輕人編舞,當中包括香港年青舞者和內地的新晉編舞,讓青年們以舞作與國際交流。「另類平台」主要為小劇場舞蹈創作,提供實驗空間予海內外藝術家發揮想像力,實驗現代舞作品的界限。「焦點舞台」為「北京舞蹈雙周」的重磅節目,作品多由活躍於國際間的藝術家編作,展現獨特的藝術視野,帶來了來自以色列、德國、芬蘭等等的歐陸美學風格。
在當代藝術潮流的語境之下,「北京舞蹈雙周」對中國或東方現代舞發展,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現代」一詞,於歐洲文化與東方文化中有著不可跨越的認知分野,根據文學評論者凱利納斯丘(Matei Calinescu)在著作《現代性的五個面貌》中,提到歐洲現代性的五個特徵包括︰強烈的時間意識,變革創新取代承續等等,可見歐洲的「現代性」帶著否定與摧毀,變革意味著反傳統之傳統。然而,在亞洲現代性上,更像是「不斷折衷的過程」。此種對「現代性」的不同閱讀之下,在現代舞的發展上得到了驗證。芭蕾舞於歐陸等地是為傳統舞蹈,強調舞者需習得身輕如燕的一種反地心吸力動作。當受到了「現代性」的啟蒙後,便發展了一系列向地(Grounding)的動作,強烈力量從大地直接傳送過來。現代舞傳入了中國後,與這個以民間舞蹈為傳統的國度,又產生了何等的化學作用?相信是近代現代舞團不停發問與探索的課題。
探索現代舞的問題,當然以藝術作品作交流媒介。來自以色列的《開啟原始程式碼》,相信是最受歡迎之作,透過一系列強烈狂野的力量,探討男女於新婚夜愛慾交纏背後的真實與幻想。強勁的力量令觀眾與舞者同時撕扯、抽搐、顫抖,最後筋疲力盡。吉森舞蹈團的《馬克白》則運用現場爵士樂伴奏,演繹出一齣黑暗狂野的舞蹈。然而,與音樂進行互動的方向令舞蹈動作本身的語匯薄弱了不少,令音樂有喧賓奪主之感。本著這兩個演出比較,已然觀察到現代舞發展的方向也如百花盛放,既有重形式,亦有重動作質感,可謂令參加者眼界大開。
舞蹈,作為最難駕馭的藝術媒體之一,有其原始的魅力,亦有其溝通上的限制。現代舞作為反建制(芭蕾舞)的化身,提出對舞蹈形式與動作的全盤革新,是必然出現的產物。綜觀是次「北京舞蹈雙周」中的演出,在意念上及形式上的確令人眼前一亮,然而在舞蹈動作的創造之上卻似有停步不前之感。期待此類的藝術節令參與的藝術家們有相關的反思,豐富現代舞的生命力。 ■文︰黃漢樑@HerStory
本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
協會(香港分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