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4年香港藝術節門票預訂即將開始,而對華格納情有獨鍾的觀眾,想必會成為本屆藝術節知音。明年三月,大師華格納的浪漫主義巔峰之作《羅恩格林》(Lohengrin)將在文化中心大劇院與觀眾見面。香港藝術節從國際頂級歌劇盛會芬蘭薩翁林納歌劇節(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引進該劇,令本港觀眾得以欣賞這齣不朽的華格納經典,在靈感源自中世紀詩篇的英雄史詩故事中,感受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萬鈞劇力。神格與人性、深愛與猜疑、優美與傷感,都在「天鵝騎士」的童話中,緩緩展開……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關於羅恩格林的傳說,出現在13世紀初葉詩人沃夫倫(Wolfram von Eschenbach)的敘事詩代表作《帕西法爾》(Parzival)中,而《帕西法爾》的原型則是一位法國詩人未完成的作品《聖杯的故事》——《羅恩格林》在流傳過程中實際上早已形成德法兩個系統,而深深欣賞詩人沃夫倫的華格納,則將《帕西法爾》作為創作《羅恩格林》歌劇腳本時參照的主要素材。
《羅恩格林》被後世評價為「性格悲劇兼命運悲劇」,神性的不可言說之愛,被現世人心的偏見、猜疑與嫉妒所重創,悲劇性的結局成為定局。某種意義上,華格納本人的困境也被書寫在了這部經典之作中。身為藝術家、擁有無限創造力(宛如擁有天賜稟賦),但最終仍難免被塵世所誤解、疏遠與冷遇。就像聖杯使者羅恩格林化身「天鵝騎士」落入凡間,為人間女性艾爾莎洗脫冤屈;羅恩格林向艾爾莎求婚,唯獨要求愛人承諾永不開口質詢他姓名來歷。但艾爾莎受人挑撥之下,對天鵝騎士漸生猜疑,最終違背承諾,羅恩格林只得化為天鵝離去,空留一齣愛情悲劇。
華格納認為音樂應該順從戲劇,他在這部歌劇中排除了過去的序曲形式,而改用前奏曲。全劇的三幕前奏曲都各具特色——第一幕清純莊嚴象徵聖域,第二幕以陰暗氛圍詮釋奸人的陰謀,第三幕熱熱鬧鬧則和婚禮的戲劇內容相襯。因《羅恩格林》而廣為人知的樂曲則包括《婚禮合唱曲》(Bridal Chorus)、《艾爾莎之夢》(Elsa’s Dream)等傳世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