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歷史必將把我們捲入其洪流之中,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多麼的渺小,都將發揮一定的作用——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成為過去,又決定將來。 ——美.巴琳
驀然間,香港作家聯會已跨越四分之一世紀了——廿五歲了!
作為人類的壽命,廿五歲是一個走向成熟、沉穩而充滿朝氣活力的年紀。
特別是在商品主導的社會,作為民間團體的作聯,是從瓦礫沙石走過來,廿五年的漫漫歲月,是由艱苦掙扎求存的每一個日夜組成的,浸染著開墾者和耕耘者的斑斑汗漬。
香港作聯的成長,我是一個參與者、見證者。
從作聯的籌辦到成立,從作聯的初創到發展,一步一腳印地蹣跚地走過來,摻含著我們歷屆理監事、會員的一份心血。
我們作聯從初創三十一位發起人,迄今已擁有三百多位會員。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本港三十一位作家(以姓氏筆劃為序):白洛、何達、何紫、李輝英、杜漸、吳羊璧、吳其敏、金依、東瑞、侶倫、胡菊人、施叔青、海辛、夏易、唐瓊、梅子、陳浩泉、陶然、黃維樑、黃維持、張君默、犁青、張文達、曾敏之、趙令揚、劉以鬯、潘耀明、蕭銅、璧華、顏純u、羅亢烈等假座北角敦煌酒樓舉行會議,發起組織成立一個文學團體「香港作家聯誼會」(後改名香港作家聯會),並定於一九八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假座灣仔合和中心舉行成立大會,推舉陳浩泉、何紫、潘耀明、顏純u、曾敏之、張君默、張文達等人為籌委,負責起草章程、籌募基金、選擇會址,積極為聯誼會的誕生作好準備。
作聯初創,只在灣仔譚臣道一幢舊樓租賃丁方不到四百呎的會所。
地方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在小會所置有咖啡機,讓會員一壁呷香氣氳氤的咖啡,一壁閱讀看報。
後來搬到駱克道的富士大廈,也是一幢舊樓。這裡原是犁青先生的舊寫字樓,約五百方呎,先前由作聯租用,後來犁青先生以一元象徵性租金租給作聯。
會址比過去大,我們可以在會所開小型會議,如開理事會或臨時聚會,也可以接待海內外的訪客。
富士大廈原是寫字樓式的公寓,但到了後來,所在的公司逐漸遷出,一樓一鳳乘虛而入,逐漸變成一樓一鳳的妓院,出入品流複雜。此後,理事與會員都不願上去會所了。
爾後,所有理事會、敘會,都改在茶樓開。所以,曾有內地作家說,作聯經常在很吵鬧的酒樓或茶樓接待訪客。
在迫切的形勢下,八年前,我們提出籌建永久會所。經過長達五年之久的籌募活動,我們終於在二○一一年在柴灣購置了一個七百多平方呎的永久會址。我們的作聯,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作為一個民間的文學團體,在商品社會的香港,擁有自己的永久會址,是罕見的。這是與廣大的社會人士、榮譽會長、理監事和全體會員的支持分不開的。
這是我們的家、一片屬於我們自己文學的天地!
在這裡,我們特別要感謝帶領我們蓽路藍縷地向前的創會會長曾敏之先生,是他首先倡議成立香港作聯的,沒有他的毅力與魄力,香港作聯決難迅速壯大;還有連任五屆會長劉以鬯先生的努力;我們還特別緬懷那些曾與我們一起跋涉、已離開我們的理事、會員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