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觀菊賞花是重陽的慶祝節目之一。 網上圖片
朵 拉
過了中秋節,重陽節隨後而來,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是除夕、清明、盂蘭盆會和重陽節,在海外的我們遵循傳統,重視以上前三個節日,就連中秋節也以月餅祭拜祖先,但就是從沒慶祝重陽節。
原因不得而知,年輕時跟著祖父母、父母的習俗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沒過重陽節就不知道有重陽節。後來讀到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把單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唸唸背誦,更添惆悵。是否當年離鄉背井的南洋來客,也跟王維一樣,獨自在外,想念家人,在詩中卻說是兄弟在想念他,這樣就把鄉愁的悵惘減低幾分。也許孤身一人生活在海外,思鄉思親的感傷,皆包紮得緊緊的,不隨便流露,便將重陽節給缺了。
重陽節落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易經以「九」為陽數,故九九稱重陽,也叫重九。《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有一說是「食蓬餌以祓妖邪」。書上解釋蓬餌是「糕」的意思,後人就叫吃重陽糕。中國人的節日總要和吃連成一氣,從前的人窮怕了,平日也沒甚麼零食主食的,待節日降臨,免不了要找個名堂吃它一吃,古人講究在重陽節登高吃糕飲酒,全是為了避開災難和長壽。沒有機會過重陽節的人,對於文章裡提到的茱萸、蓬餌、菊花酒,既不曾看過,也不曾嚐過。
其中只有菊花是懂得的。而且先是在詩詞裡認識。學畫時,水墨畫老師特別著重背誦詩詞,強調是為題畫之用。畫好菊花需要題詞,於是認真努力搜索菊花詩。一回畫了幾朵黃菊花,雜一朵單勾線條不上色的菊,老師為此畫題上「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題好以後,老師放下毛筆微笑說,這說的是我呀!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意思是說:「滿園黃金色的菊花之中,有一朵是霜白色的,真像今天的歌酒席上,一個白頭老人和全場的少年郎一起歌舞。」到了老年仍願意和年輕人在一起享受生活的情趣,這兩位不認老的白居易先生和我的老師,都很有意思。
菊花也有人叫「黃花」的,黃巢的《菊花》開滿一城,就全是黃金的顏色:「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真正的菊花卻何女十只金黃?繽紛七彩,奼紫嫣紅,甚至還有一花兩色的,如半紅半黃的「二喬」,紅黃二色的「鴛鴦荷」,背為黃色,面為紅色的「金背大紅」等等。不同色彩的菊花,便有了不一樣的名稱,純白色的「喜容菊」、「空谷清泉」,黃色的「泥金獅子」、「金齡菊」,綠色的「綠陽春」、「春水綠波」,粉色的「人面桃花」,更有那紅白綠三色的「三色牡丹」等,名字美妙得引人遐思。
有一年秋天到杭州,靈隱寺正好辦菊花展,遊人紛紛趕來賞菊。原來這觀菊賞花也是重陽的慶祝節目之一。難怪菊花又被稱「九花」。古人說「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唐代元稹寫詩宣揚他對菊花的愛,說是因為此花開盡以後便再沒有花了。耐寒耐霜是菊花的特點,所以被譽為長壽之花。
吃菊花倒不是為了長壽:也正是壽,讓人老眼昏花之外,還時常眼睛酸痛。中醫師把脈,又非常現代化地用小手電筒照了眼睛,問清楚工作得每日面對電腦,他開的藥單是菊花加枸杞,沖泡或略煮,當成平日的茶飲。臨走之前,醫師加一句,如果喜歡,可以連茶帶菊花枸杞一起吃下。醫師強調菊花之好:「清肝明目,祛毒散火,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等等」。喝茶吃花的人愛的卻是那乾燥小花在熱水中重新泛開,一朵一朵飄浮在淺黃色的茶湯裡,彷彿又活回來的輕盈姿態,入口還有淡淡芳香,微微甘甜,飲茶時,總在幻想菊花酒的味道不知如何香醇可口?
原本就喜歡在節慶時飲酒的中國人,將菊花盛開的九月,稱為金秋的菊月,重陽節落在九月九,九九與菊酒同音,喝菊花酒變得名正言順。本來對喝酒也不甚雀躍,可是,有篇文章說,宋代酒家把美酒稱為「天露」,這充滿了瓊漿玉液的意象,也教好酒尚未入口的我已經明白甚麼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感覺微醺卻沒有機會品嚐的菊花酒,不斷在我腦海裡縈繞。有一次到福建,聽到有人在卡拉OK大聲唱:「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走走走走走呀走,走到九月九喔,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走走走走走呀走,走到九月九喔,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酒喔呵,親人和朋友齊舉杯倒滿酒,慇勤的鄉愁醉倒在家門口。」
聽到的時候沒有想到,甚麼是九月九的酒?但覺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不約而同都很容易朗朗上口,重複地聽也不厭倦,真是一首極有味道的歌,就是酒的味道。歌者語氣和音調傳達出他的豪邁爽朗,把幽幽的鄉愁唱得好像在悠悠地想念久違的酒。
離開福建的時候,帶著一片CD,正是《九月九的酒》。回想起來,九月九,懷念的應該就是菊花酒了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懷鄉的酒,這懷鄉的重陽節,不喝酒的人,權把這歌當酒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