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一期《亞洲週刊》引述「港府高層消息人士」指,香港電視網絡在節目的策略上得分最低。圖為王維基早前舉行記者會。
——《亞洲週刊》透露:26行會成員23人不贊成發牌 賣固網狂使錢持續成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否決香港電視網絡的免費牌照申請引起爭議,最近一期《亞洲週刊》引述「港府高層消息人士」指,香港電視網絡在節目的策略上得分最低,而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賣掉固網,能否持續運作令人生疑,故出席當日行會的26人中,最終有23人均不贊成發牌予香港電視網絡。
《亞洲週刊》在題為<香港電視風暴黑盒子曝光 揭開當局決策過程報道披露>,指不發牌予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公司,是行政會議成員大多數的決定:在出席當日會議的26人中,有23人贊成不發牌給港視,只有3人贊成,反映不發牌的決定,是行會內的主流意見。
無英語頻道不符要求
報道引述「港府高層消息人士」指出,其他免費電視台頻道都會有中文、英文頻道各一個,是免費電視的最低要求,但王維基提出30個頻道,沒有一個是英語的,不符合有關要求。同時,顧問報告覺得王維基做節目的策略是最低分,就是把資源平攤在30個頻道:港視要在啟播6年內提供30個頻道,這必然擾亂市場秩序,政府曾建議港視減少頻道,但回應說不予採納。
2年耗20億 恐財力不繼
王維基賣掉固網,也是他失落牌照的原因之一。「他賣掉香港寬頻,以後免費電視傳送,就需要租用別人網絡,這必然令成本大增。」除了審視專業部署外,當局還會考慮財力、廣告收益、投資計劃及電視產業的持續發展。有消息說,港視要投8億元建廠房,每年投6億元拍攝劇集,2年就耗資20億元,「如何還能持續運作,實在令人生疑」。
報道引述該名消息人士反駁,所謂「發牌越多越好」的說法,指特區政府了解民意傾向是牌照越多越好,但必須要把關:和報章、雜誌不同,香港政府自上世紀60年代已經有發牌制度,按照公眾利益、長遠利益來管控去規管整個免費電視市場,包括一定要有新聞報道等,政府只是按照法律賦予的責任去發牌,除非先改變這個「遊戲規則」。
他續說,政府委託廣播事務管理局(現通訊事務管理局)調查免費電視市場研究報告,「這些報告的結論是:如果再加一個免費電視牌照,市場尚能容納;如果再加兩個就已經在邊緣了;如果再加三個,是一定不能生存的」。他舉英超足球賽為例,指以前花2億港元就能拿到轉播權,現在數家競投,最後反而要花8億元才能獲得轉播權:「你說觀眾是不是多了選擇?沒有啊,還是那個足球賽,但這市場就這樣多花了6億港元。」
將事件政治化不明智
該名高層人士最後說,對法律條款,特首梁振英回應始終比較謹慎,不能講太多。「有人如果不尊重香港廣播條例,不尊重行政會議保密傳統,把事情政治化,那不是明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