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聰聰的丈夫是已故的著名「華僑小英雄」余亞周,2010年時,為紀念丈夫逝世15周年,她繼承丈夫的遺志,捐資興辦小學,命名為「亞周小學」。圖為陳聰聰(前右二)於去年向「亞周小學」捐贈3年份教輔材料。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 (記者 鄭治祖) 陳聰聰一生情繫教育事業:「對於教育事業,我什麼錢都捨得花,因為這才是將來國家和社會的需要。」陳聰聰的丈夫是已故的著名「華僑小英雄」余亞周,2010年時,為紀念丈夫逝世15周年,她繼承丈夫的遺志,捐資興辦小學,命名為「亞周小學」,緬懷余亞周一生愛國、堅強不屆的民族氣節,近年更聯合多名海外知名人士,捐資近百萬元用於小學的教學設備。
「用很多時間放在青年人身上」
任福建省政協時,陳聰聰坦言,自己過去多年一直心繫年輕人教育問題,及家鄉福建晉江建設的發展。她說香港回歸以來,香港青少年問題一直是突出的社會問題,「香港青年原來受的教育,是西方教育,對我們中國一點都不了解,所以我們要用很多時間,放在青年人身上」。
不願了解國家發展 港青失優勢
相比余亞周這樣的華僑英雄,香港人的愛國情懷,似乎遠遠不及。特區政府去年推行國民教育時,被反對派惡意詆毀為「洗腦」,她直指,香港青少年的愛國情懷不足,不願意了解國家的發展,長遠而言只會令香港青年喪失優勢:「老一輩的愛國感情比較濃厚,他們受過苦,但年輕一輩受的苦沒那麼多,所以對國內的感情不是那麼濃厚,尤其是出生在香港的80後、90後,他們根本不懂內地,所以要引導他們,重新教育。」
陳聰聰透露,福建同鄉會每年皆組織交流團到內地考察,每次到不同省市,為數約100人,有一年更到「革命勝地」井岡山參觀,讓青少年了解中國革命運動的歷史,明白何謂「大是大非」。記者提到中國歷史科已不再列入初中必修課程,她連忙點頭說:「是呀!是呀!」臉上頓時泛起一絲淡淡的哀愁。
港生知國情 斥「洗腦」說「全錯」
她認為,對香港年輕一代來說,「認識中國歷史,是完全有必要的,不要一講到內地發展的歷史,一講到國民教育,就說是『洗腦』」。她早前帶領本港學生到河南參加「紅色之旅」交流團時,學生均表示深切體會到國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還嚷著要再次參加,故直斥所謂「洗腦」之說,「全屬錯誤」。
被問到香港學生與內地生的分別,她直言內地生普遍較為勤力刻苦,而且教材深入全面,「內地生起碼較能吃苦,香港再苦的家庭,也不至於像內地那樣。所以說,對小孩子來說,能吃苦是比較好的,從小能吃苦一點,將來能煉成鋼。如果我小時候不是那麼苦,後來也不會那麼積極去發展、去開拓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