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者:高法新規需配套落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22]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最高人民法院昨日發佈《關於建立健全防範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該意見具體改革措施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在最高法昨日剛剛開通的微博上,多數網友給出積極評價的同時,也有網友對意見能否落實提出質疑。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教授楊偉東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意見》提出的具體規定對各級法院在辦案中具有指導性,但其真正落實還需要後續系列配套制度跟進,也需要公安、檢察機關等司法機構配合和改革。

司法公正是穩定關鍵

 記者注意到,多數網友對《意見》的出台給予好評,認為是中國司法改革正在積極推進。但也有網友提出自己的質疑,認為《意見》在落實中存在阻力。有網友提出「法院不能因輿論炒作、當事方上訪鬧訪和地方『維穩』等壓力,作出違反法律的裁判規定中,不因『輿論和上訪鬧訪作出違法裁定』容易做到,但是不因『地方維穩壓力作出違法裁定』恐怕很難。」

憂維穩壓力影響審判

 對此,楊偉東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提出要進行人財物和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的改革,這些即將試點和出台的改革措施都將充分保證司法機構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他並提出,穩定很重要,但是一切維穩的前提是法治,司法公正才是穩定的關鍵。

 楊偉東並認為,《意見》的確是落實三中全會司法改革決定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司法改革向公正、獨立邁進的積極信號,可以說中國司法改革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但是其在具體落實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出台後續的公開和監督措施予以保障。此外,此次高法提出的系列意見也對公安、檢察機關提出一定考驗,公安和檢查等司法機構也需要在工作方式上有所配合,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

 上海市律師協會監事、刑委會主任林東平指出,輿論審判既來自當事人、訴訟參與人,也來自有關部門;上訪鬧訪既有被告人及家屬,也有被害人及家屬,維穩壓力成為獨立審判的緊箍咒。「意見」或許能為之解套。

相關新聞
最高法:不因輿論違法裁判 (圖)
《決定》這樣說:
最高法《意見》要點
學者:高法新規需配套落實
最高法開通官博納民意 (圖)
軍方開放無關國防通航審批權 (圖)
不動產將統一登記 助徵稅控樓價 (圖)
樓繼偉:新區域稅收再無優惠 (圖)
增轉移支付 促地區財力平衡
易綱:人幣升值民眾受益 (圖)
「三中每個符號都有含義」 (圖)
羅奇:三中打開中國轉型大門 (圖)
國資委「減政放權」 三類監管引競爭
國企高管薪酬或受限
外交部:美報告不值駁 應棄冷戰思維 (圖)
北海艦隊實兵演習 新型潛艇曝光 (圖)
胡錦濤軍事思想論述 習審批印發全軍
利劍無人機首飛 能攻日導彈 (圖)
隱形無人兼備 精英中精英 (圖)
各國隱形無人攻擊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