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深化改革,但有西方輿論對國企仍然存在感到失望。《福布斯》雜誌引述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中國政治教授黃靖分析指,西方失望源於未能摒棄其「政治正確」偏見,認為一黨制及國企必然沒好下場,因此關注消除國企本身,而非如何打破國企壟斷。
黃靖認為,三中全會目的在於改革,而非革命。革命前提是民眾一無所有,但現時中國已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眾怕失去很多。中央的目標是鼓勵民企成長,創新及發展服務業,相信制度改革可激發經濟活力,縮窄發展不平衡。而這個過程本身就可打破國企壟斷,為包括民企在內的各類型企業創造平等機會。
正如瑞典、英國一些天然資源及政治敏感產業均由國企壟斷,黃靖認為中國國企的問題,不在於企業由國家所有,而在於它們通過壟斷輕鬆獲取資本,繼而獲得巨額利潤,而非通過努力創新或提高生產效率。這種壟斷擠壓民企生存空間,阻礙中國增長潛力。
文章指,儘管中國離完全民主尚有距離,但自毛澤東時代以來的循序漸進改革,毫無疑問已改善公民言論自由及人權。在從政府干預模式轉向法治過程中,三中全會制定的經濟改革,恰能反映背後複雜的政治改革藍圖。「改革能走多遠尚未可見,至少已給出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