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傑龍 香港房屋協會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
房協最近推出位於筲箕灣的市區重建項目「樂融軒」,共提供二百七十四個私人住宅單位,其中二百一十四個中小型單位,設計「實而不華」,以貼近市價發售,其餘六十個為出租長者單位,讓年長及年輕的家庭成員各自擁有獨立的居住空間,但又方便互相照顧,以鼓勵「長幼共融」的良好社會風氣。如買家同時租用長者單位供父母或其他年長親人居住,可獲優先選購單位。
社會對此項目反應不一,當中有不少支持意見,認為房協這個項目的理念創新,能迎合現代社會的實際需要,但我們亦留意到有個別人士持不同的意見,對「長幼共融」的理念及項目的訂價及目標對象提出質疑,認為房協應降低售價或提供資助,我希望在此解釋一下。
首先,我們引入「長幼共融」的構思是源於一個有關長者房屋需求的研究,該調查結果顯示現時很多年輕家庭雖然獨立生活,但仍希望可以與年長父母毗鄰而居。有見及此,房協一如既往發揮「房屋實驗室」的功能,嘗試發展這個「長幼共融」的先導房屋項目。若市場反應良好,亦希望其他發展商能把這個模式進一步推廣。
我們明白部分人士可能對這項目的性質並未充分了解,因而出現期望落差。事實上,「樂融軒」為房協六個與市建局合作的重建項目之一,土地是透過市建條例規定的補償額,向業主收購業權而取得,而項目亦必須依據既定的重建政策和框架發展,亦即是興建住宅及商業樓宇。由於這並非資助房屋項目,買家可自由買賣,不設轉售限制,因此房協必須按市場價格出售。此外,在沒有入息和資產審查的情況下,如為買家或租戶提供資助,項目便有可能補貼了非目標買家,甚至引致炒賣的情況,影響真正的用家。事實上,房協亦有發展其他資助房屋項目,如出租屋h及資助出售房屋「綠悠雅苑」等,回應市民不同的房屋需要。
房協是一個非政府機構,以自負盈虧的模式營運。雖然我們肩負社會使命,配合社會的需要為香港市民提供適切和可負擔的居所,但亦必須發展一些可帶來盈餘的項目,令機構能持續發展。我必須強調,房協發展任何項目,均不以賺取利潤為首要目的,例如「樂融軒」亦將部分單位出租給長者居住。房協個別項目即使帶來盈餘,亦會投放於其他回饋社會的業務上,例如上述的資助房屋及各項舊樓維修計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