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恒大奪冠。資料圖片
吳小彬
11月9日,周六,一場小雨過後,我上街想給自己買一件冬裝。
在本城最有名的商業街,從下午1點一直逛到4點,竟沒有見到一件令我滿意的衣服。既累又惱之際,忽然想起網上正在熱議雙十一,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要繼去年大獲成功後,再掀今年網購狂潮,幾百萬種商品將打折出售。今天買不到衣服,明天到網上看吧。
回返途中,又想起晚上電視將轉播廣州恒大對韓國首爾FC的比賽。到家後,洗澡做飯,一通忙活,待到8點球賽開始時,我正好坐在了電視機前。
能容納4萬多名觀眾的廣州天河體育場座無虛席,最底票價400元的入場券,一周前就被搶購一空,黃牛黨已經把球票炒到了幾千元一張。北國雖已轉冷,廣州卻是熱火朝天。站在場邊指揮比賽的著名教頭納比僅穿一件襯衣,場上球員拼了十分鐘後,已是大汗淋漓。
恒大足球隊2010年成立。恒大是全國有名的地產巨鱷,老闆許家印豪氣沖天,立下了3到5年奪得亞洲足球冠軍的誓言。俱樂部不惜重金,引進了幾名南美球員,還請來了曾拿過世界冠軍的教練納比,球隊技、戰術水平明顯高於國內對手。對可憐的中國球迷來說,他們已嘗夠了國家隊一敗再敗的苦澀,許多人早遠離了輸得成了笑話的中國足球。但是,今天晚上,億萬球迷移情別戀,他們才不管恒大僅僅是一支職業俱樂部球隊,主力球員是老外,並且由一位意大利老頭執教,他們直截了當將恒大當成了中國足球的代表。帶着急切的期待和火熱的愛心,他們不是千里迢迢趕赴廣州,就是早早坐在電視機前,共同為恒大加油。
全場比賽,恒大佔盡優勢,並且率先打進一球,雖然不久被對手扳平,但主隊取勝機會仍然不少。在熬過了令人緊張到窒息的最後十分鐘後,人們聽到主裁判吹響了終場的哨聲。恒大最終憑借客場比賽進球多一個戰勝對手,捧起了亞洲冠軍獎盃。
天河體育場一片沸騰,廣州徹夜難眠,全國球迷興奮不已,網絡上歡聲雷動,央視解說員和嘉賓的聲音都顫抖了。恒大球員拋起了納比,並像外國運動員一樣拿着香檳酒相互追逐着噴灑。
儘管中國足球有種種弊病,儘管我們承受了太多的屈辱和失敗,儘管國家隊還在亞洲杯預選賽的泥潭中掙扎,儘管這個剛到手的冠軍縈繞着虛幻的色彩,這一切,都無妨球迷們在這個夜晚仰天長歌,舉杯狂歡。
第二天上午,我登陸了數家電商網站,在當當網的男裝系列裡挑的格外仔細,最後下單買了一件各方面都中意的衣服,其價格比昨天我在街上看到的一些商品還便宜。
11月11日,星期一,到報社上班,同事們都在議論雙十一,都在說光棍節變成了電商購物節。網上的消息很快就有了,昨晚有人通宵不眠,他們早就選好了商品,專等夜裡12點後下單。在阿里巴巴總部,矗立着一塊高達5米的液晶屏,實時顯示交易情況,零時第4分鐘,交易額突破8億,第6分鐘,突破10億,到下午1點,交易總額已達191億元,這是去年雙十一24小時的交易數字,到21點,突破300億,到24點,銷售額達到350億元。
11月12日,打開各家報紙一看,滿版滿版的,都是關於雙十一的報道,披露出的一些細節令我大為驚訝,嘆為觀止。有位新婚不久的妻子嫌老公加班,沒有陪自己過生日,幾乎把家裡的卡刷爆了,一夜買了28件商品,花了18萬元。廣東一家職業技術學院應同學倡議,決定11日通宵不斷電不斷網。廈門一公司專門放假半天,並貼出緊急通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搶購,今天不搶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沒心情工作,沒心情工作就影響效率......蜂擁而至的搶購者,導致各大購物網站應接不暇,不僅網速降低,部分網站無法登陸,一些熱門物品的網頁甚至出現癱瘓。
從11月9日到11日,短短三天時間,神州大地兩次全民狂歡。我們不能不感歎,這真是一個商業資本笑傲江湖的時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高低,數億人都被資本和商人營造出的節日般的歡樂所席捲。人們從裡到外、從頭到腳、從心靈到情緒,都被資本和商業化徹底洗禮了。
資本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商人對歷史、習俗乃至大眾節日的改造,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和牛皮哄哄。眼看着一個狂歡緊接着又一個狂歡,眼看着民眾的激情和一擁而上的狂熱,將初冬的清冷打得節節敗退,將北吹的寒風燒成了暖氣團,我試圖讓自己漸漸平靜下來,對這一現象略作思考。
先說恒大奪冠。這的確是中國職業足球的勝利,的確值得高興和慶祝。但是縱觀奪冠歷程,幾場關鍵戰役的取勝,多依賴於外籍球員的組織與進攻,如果沒有這幾名外援呢?或者哪怕其中一名外援受傷不能參加比賽呢?後果就難以預料了。顯然,恒大的勝利,是一種植入性的勝利,是靠巨額轉會費和獎金堆積出來的,它能持續下去嗎?它能延續多久?它對其他俱樂部會有何種示範作用?僅僅靠錢,靠巨資投入,能改變中國足球整體落後的尷尬嗎?中國國家足球隊的糟糕戰績,表明我們足球的真實水平實在太差,足球人才的培養問題多多,青少年足球運動普及率太低。恒大確實給全國的球迷帶來了喜悅和興奮,但歡樂之後,我們更應該看到,這種歡樂有不少虛幻成分,它經不起推敲,經不起聯想,經不起比較。
再說雙十一。輝煌的銷售業績,意味着對消費者的莊嚴承諾。商品幾時能送達客戶?其質量能否有保障?如果客戶對商品不滿意,能否退貨?去年有一網友,下單後一個多月才收到商品。此外,雙十一人為製造出一個消費波峰,讓商家的採購、倉儲面臨巨大壓力,並強化了消費者惟價格是從的習慣。網購牽涉的諸多環節,如果有一處做得不好,消費者怕又要想念商場購物的種種便利。
放眼全球,資本和商業的力量堪稱偉大,其無堅不摧的攻勢、撼天動地的氣魄、破解地方守舊觀念及陳規陋習的能量,都是讓人驚詫、嘆賞的。當然,過度的商業化也有弊病,它容易讓人關注物質,沉湎於消費及享受,陶醉在個人和家庭的氛圍中,卻忽略了人的本質、人的社會性,忽略了人的全面發展所必須的制度變革與建設。一個適應人的個性發揮和共同體進步的社會,不是僅靠資本的擴張和商業化潮流就能換來的。
在這個初冬時節,我們享受了資本和商業化帶給我們的歡樂。我們格外珍惜這種歡樂,因為這種歡樂於我們是如此之少、如此新鮮。如果我們的社會體制和公共生活更加規範、廣闊,更與以商業化為代表的進步趨勢相一致,我們本來可以有更多歡欣的。我們的幸福和歡暢,本來有更深邃、更本質的源泉,本來可以沒有這些虛幻和浮躁的色彩,並且更為可靠、更值得擁有、更加真實而持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