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幸娟 。作者提供圖片
潘國森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是「蔡幸娟香港歌迷會」的大日子,這天是香港娟迷首度與娟姐越洋對話,並送親筆簽名近照。因為有互聯網科技的幫助,可以十多人一起通長途電話,而且不必付電話費。遇上台灣氣溫寒冷,娟姐有輕微感冒,卻沒有取消活動,仍然躺着與大家聊天。與會十多人擠滿了會長府上的客廳,娟姐的燕語鶯聲,透過電視的擴音器傳遍這一片空間,娟姐就好像坐在大家身旁。
我不是歌迷會的成員,算是掛單的路人甲。畢竟我一把年紀,雅不願江湖上誤會我愈老愈糊塗,竟然老來還學小孩做追星族。好在會長見我拍馬屁的功夫還算有一手,也就沒有要我乖乖的入會。輪到我講話的時候,單刀直入,請娟姐日後開個人演唱會時,為香港朋友獻唱兩至三首粵語歌。娟姐以前唱過一首粵語歌,覺得不容易。我這是開天殺價,豈料娟姐一口應承,還說怕粵語說得不標準,我再乘機毛遂自薦,求「方言指導」的差事。
娟姐還透露明年有可能到香港和澳門演出,又應承以後到那裡演出都盡量預早通知。副會長說,就算到歐洲也會有娟迷去捧場。活動最初安排十分鐘,結果聊了半個小時,因為娟姐有微恙,就不多打擾。事後大家都說,如果繼續聊,娟姐應該會奉陪。
這次活動,羨煞星馬印等地的朋友,當中好幾個雖然不能參加,竟然比香港的娟迷更雀躍。怪哉!與會的朋友當中,好幾位已經當面見過娟姐,大男人竟然還會緊張到手心冒汗,真是憨態可掬!後來想通了,他們的心情好比初上學不久幼稚園學生,見到敬愛的老師,興奮得難以形容。最有趣是其中一位竟然問娟姐認不認得他,我相信這位朋友已經將娟姐當作自己最親近的朋友,便以為娟姐也是一樣。這樣會給娟姐壓力呀!其實也像小學生希望老師記得自己差不多。倒是會長比較幸運,一開聲娟姐就記得。一來他是會長,發言機會特多,二來他的國語口音特別易認,要聽懂他講甚麼卻有點難度。娟姐其實懂得廣府話,她說大家溝通一下就聽得懂。
現在要選曲。邵鐵鴻作曲配詞的《紅豆相思》要選,這是最早期的粵語時代曲,以王維的五絕鋪演而成,許多人唱過。還有芳艷芬的《檳城艷》和紅線女的《紅燭淚》,芳腔和女腔是二十世紀下半葉粵曲子喉兩大流派,正宜觀摩以顯娟姐的實力。還可以選些後備,鄧麗君的《忘記他》,崔妙芝唱紅的《彩雲追月》,麗莎的《百花亭之戀》,陳寶珠的《初戀》(要找個拍檔唱男聲部分),南紅原唱、鳴茜唱紅的《公子多情》等等。不過可能要等到日後在台北的個人演唱會才有機會聽到。非常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