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很敬佩一些人,放棄個人的高薪厚職、舒適生活與榮譽,投身社會企業,協助弱勢社群脫貧。貧窮,是國際的一大課題,如何協助貧人,大家用的方式不同,助安居、教技能、送小母牛、提供教育等等,無論用甚麼方式,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大前提:助其自助,鼓勵自力更生。
助脫貧的佼佼者,要數孟加拉經濟學教授Muhammad Yunus,他創立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助無數人脫貧,因而獲得二零零六年諾貝爾和平獎。Yunus在美國受教育,教大學時深感最難令那群家境富裕的學生明白貧窮問題。有天他在鄉村見到一農婦在編織竹椅,遂問她每張椅可賺多少,她稱只能賺零點五塔卡,因為資金是高利貸借來的。教授問她如果不用還高利貸可賺多少,她說是三至五塔卡,相差高達十倍。Yunus請學生協助調查村內情況,發覺貧農借高利貸的情況很普遍,村裡共四十二農婦借錢,合共借了八百六十五塔卡,折合約二十七美元。Yunus對此很是震驚和感觸,他想這四十二個家庭所受的苦和被剝削,難道就是因為缺少了二十七美元?他於是拿出二十七美元,請學生拿給這四十二人,叫他們清還高利貸的數,產品出售後賣了錢才還他,毋須付利息。最後這些貧婦都守信用,全部清還借款。
Yunus為了協助更多貧婦,向地方銀行求助,但回覆是「窮人都信不過,三餐不繼,何來擔保與抵押?」這讓他明白到,富人可以借更多的錢,因而更富,窮人要脫貧就更難。經過多年的努力,他與學生在一九八三年創辦了專門助窮人貸款的鄉村銀行。他認為少許的資金,便可以助窮人自僱和創業,像提供種子那樣,讓他們澆水,栽培以至收成,達至消滅貧困,改善生活。多年來這銀行已為無數人帶來了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