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置於堆填區的天然固體垃圾,遇雨可能會將含毒性的有機化合物沖到河流,污染地下水源和泥土,對生態造成破壞。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勞偉雄在10年前開始研究將不同的天然垃圾,製作工業用吸附劑(Adsorbent),用以回收廢水和廢料的重金屬;在逾200種廢料中,他發現西瓜皮吸附能力更勝於活性炭。
勞偉雄至今已研究超過200種不同天然廢料,探究其作吸附劑的可能性,包括真菌、食物和生果等,並發現西瓜皮是其中一項吸附能力較好的廢料。他表示,約1,000克的西瓜皮,以攝氏60度溫度脫去水分後,能磨出50克至100克的淺綠色粉末,成為天然吸附劑。一般而言,能相應吸附廢料中5%至10%的重金屬,如銅和鎘等,吸附效能較使用活性炭高一倍,他形容發現「令人驚訝」。
負負得正 善用廚餘減廢
天然垃圾變為吸附劑,能抽出工業廢料所含的重金屬,不單「廢廢相抵」令污染大減,更可「負負得正」,被提取的重金屬能循環再用,且效能不錯。他舉例說,曾試過將以細菌吸附污水中的銅作回收,並重新製造電鍍,結果與用純銅製造電鍍幾乎沒有分別。至於已使用吸附劑一樣可重用。
勞偉雄又說,食物廢料連年增加,如港人愛吃的生果,其廢料足以生產大量吸附劑,但需要先將廢料進行源頭分類,按其特徵回收,增加應用可行性。
現存方法易洩毒運作煩
現存處理含重金屬廢料的不同方法中,化學沉澱成本雖較低,惟處理不慎或致有毒廢料流出,而濾膜的運作較麻煩,利用等離子技術則成本高昂。若使用天然垃圾作吸附劑,只需要等離子處理重金屬廢料價錢的十分一,待進一步研究及完成中期測試後,相信日後有機會大規模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