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年,每年有4萬雙非兒童達到入學年齡,為歷年最多。家長們普遍認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唯有不斷地提高孩子的素質。
報興趣班比賽 盼多才增勝算
從小在深圳長大、明年將讀小一的彤彤(化名)不懂粵語,讓媽媽很是焦慮。為彌補女兒的先天不足,彤彤媽早在女兒讀幼兒園2年級的時候,就為其報名參加舞蹈等各類才藝大賽,每周參加2個興趣培訓班,每學期花費都逾5,000元。彤彤媽說,希望能通過獲獎證書及培訓增加面試的成功率。
熬3晚夜製10頁簡歷冀錄取
各師各法,今年申請小一入學的琪琪則打算另闢蹊徑:打親情牌,自製簡歷和自薦信。記者看到,5歲的琪琪,人生第一份簡歷竟然有10頁之多,包括個人成長履歷表、家庭成員介紹、興趣愛好、獎狀與美術作品、學校及校外活動、旅行經歷、人生大事記,以及一頁家長自薦信,扼要的說明琪琪的強項及才華,為何琪琪適合入讀該校以及表達做好家校合作的意願。最後附有琪琪生活、校園照,畫作或在校被嘉許的作品和證書等。
聽說有950多個孩子競爭,琪琪媽用了3晚製作這份簡歷,每天睡眠時間都不足4小時。「幾年的文件、圖片全部被翻出來,眼睛都看壞了,精挑細選,文字斟酌。就算沒機會也無怨無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