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妞妞在K1班課堂情況。 受訪者供圖
深圳是大多數雙非家庭首選的暫棲地,雙非港童穿梭深港兩地,在兩文三語中每日切換「頻道」,夾縫中成長。豆豆媽在深圳居住的小區,70%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方或雙方是香港居民,孩子或在內地出生、或在香港出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每天往返深圳河的兩岸去上學。
跨境童放假「愛回家」
「早年的跨境童並不太區分是否雙非,和這些孩子相處久了,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到寒暑假,這些孩子第一時間就跟著父母收拾行李回內地老家。對自己身份的回答也鮮少是『香港人』。很多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和哥哥姐姐以及同齡人不一樣,要跨過一條河到另一岸去讀書。」
豆豆媽在生完豆豆的哥哥後,因豆豆爸工作調動,有了跨境香港工作的機會,再後來也就萌生了在香港生下豆豆的想法。和這些跨境家庭接觸久了之後,豆豆媽發現,很多跨境童都會有每天路上奔波的困惑;不一樣的身份困惑;自己和香港的小朋友使用不一樣的語言,有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困惑;回深聽普通話的廣播、看簡體字報紙,到港聽廣東話和英文,寫著老師叫正體字,媽媽叫繁體字的字。
口語有別易困擾 「電燈膽」變「電燈蛋」
「跨境讀幼兒園的幾年間,豆豆幾乎每天就在『不一樣』中來回奔波成長。時間一長,豆豆開始變得敏感、害羞和謹慎起來,不再對每天兩文三語的切換感興趣,反而困擾越來越多。用她一個同學的話來說就是,『我就是穿越劇女一號,在家跟外公說湖南話,跟爺爺說客家話,爸爸媽媽跟我說普通話,每天在學校和老師說廣東話,見到外教就說英語。』豆豆也出現過類似的困擾,有一次課堂測試要畫圖寫字表達『燈泡』的時候,遇到了粵語口語『電燈膽』和普通話口語『電燈泡』的問題。糾結了一輪,豆豆先畫了一個很漂亮的大燈泡,寫了兩個繁體字『電燈』,還有一個繁體的『蛋』字,這便是兩種語言文字不停交錯過程當中帶來的困擾。」
「穿越劇的男女主角」每天除了面臨語言上的不同,還有交通秩序、行車左右的不同,行為習慣的不同。「豆豆有一次跟我說,坐保姆車的時候被保姆批評了,因為在車上吃了小餅乾,可我每天接送他的時候都讓他在車上吃早餐的。」
助女適港生活 全家學繁體
有「穿越」感的還有家長。今年8月送女兒入讀元朗幼兒園K1的妞妞(化名)媽,月初剛開完人生中第一場跨境家長會。「一方面家長本身的語言、文化習慣要和幼兒園接軌就有障礙,無法在繁體字、港式拼音、英文等方面做課業輔導;另一方面香港私立幼兒園學習內容之多、之廣、之深,感覺大大超出了孩子的接受範圍。」妞妞媽稱,為了讓孩子更適應香港的學習和生活,彤彤媽發動全家人學習繁體字,讓自己能更了解香港的環境,以便能在常識科等很多與身旁事物有關的學習中,能給予孩子關於交通工具、地點、人物、詞彙、時事等的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