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土地農民承包制 底線不能突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三中全會後,社會上一度出現土地改革是讓農民出村、資本進入的誤解。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教授向本報表示,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從某種程度上對此作出了回答,明確了土地是農民的生命線,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集體土地承包權屬於農民家庭這將是今後農業發展不能突破的底線。同時,簡單的兼併農民土地交給大規模企業的做法並不可取,而應該通過合作社等模式發揮農村的規模效應。

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民

他認為,這次會議對新環境下中國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做了高屋建瓴的規劃,從整體和戰略上指明了中國農村發展的模式及道路。會議最大的亮點是,賦予了農村問題應有的高度和地位,把農民的小康上升到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來看。

「中國建設小康社會不是說城市,也不是說GDP總量,要落實到人」,張孝德說,農民作為中國經濟社會最底層財富的創造者,他們能否小康是中國小康社會建成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他強調,中國鄉村的存在是長久的,中國未來城鎮化發展,不應是簡單的讓農民進城、收入提高等,而是應探索鄉村發展的可持續路徑和模式。

強調土地所有權不變

張孝德認為,這次會議指明了在農村堅持土地承包制度、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是今後發展不能突破的底線。在三中全會《決定》公佈後,社會上出現了對土地改革的誤讀,甚至出現了讓農民出村、資本進入的理解。此次會議對此作出了回應,明確土地改革一定是在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

對於農業現代化與農民增收問題,張孝德認為,農業現代化還是要在基本經營制度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技術、發展立體農業、高效農業等高收益農業模式,而不是簡單的進行大規模化經營。他強調,簡單的兼併農民土地交給大規模企業的做法並不可取,而應通過合作社等模式充分發揮農村的規模效應。

確定城市支持農業方針

張孝德也指出,會議對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也有了比較明確的定位,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他強調,中國的城鎮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在城市和鄉村同時發展的基礎上,走農民市民化道路,而非簡單地把農民趕進城。

相關新聞
20字國策 保障糧足 (圖)
會議八要點
「四最」抓食安 升至考驗執政能力
專家:兩大主題及時必要 (圖)
文匯觀察:新戰略勾勒糧食安全新思路 (圖)
中央:讓農民成體面職業 (圖)
專家解讀:土地農民承包制 底線不能突破
2020年一億農民工變市民
首都市民戴口罩過平安夜 (圖)
滬平安夜中餐遇冷 外籍消費獨好 (圖)
休閒購物 港人北上消費增
京餐飲街晚高峰延至23時 (圖)
芬蘭聖誕老人「駕臨」中國冷極節 (圖)
日增防衛預算 擴軍野心昭彰 (圖)
日明年針對釣島主要預算項目
中國隱身戰艦赴西太 日艦機貼近跟拍 (圖)
570 黃山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
華商豪擲逾700億 烏克蘭建港口 (圖)
俞正聲晤鳩山 (圖)
專家稱需再建80個核電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