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內的聖誕氣氛熱烈。 記者 胡瑋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見習記者 胡瑋燦 上海報道)聖誕節、平安夜,這些個舶來的西方節日,一度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公款開銷下支撐出一片火熱的經濟市場,自從中央的厲行節儉政策出台後,今年上海的聖誕節顯得有些特殊,中式餐飲齊齊遇冷,聖誕送禮風也有明顯的減弱,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以外籍人士消費為主的地方卻是紅紅火火。
西式聖誕大餐紅火
據滬多家五星酒店、高檔餐廳人士介紹,以往的「平安夜」是中國的「公關夜」,成為很多政府部門、國企單位宴請賓客的節日,但今年的中餐情況很不佳,即使打了不少的折扣,依然難以推銷出去,許多以往公款請客的「老客戶」直言:「沒預算,不請不吃了。」
但與之相反的是,今年酒店的西餐廳生意卻一如既往的紅火,浦東香格里拉酒店的人員介紹說,今年他們的法式餐廳預訂情況很好,雖然人均消費要1,500元(人民幣,下同),但還是很早就訂滿了,客人大多是一些外籍商務人士。
上海的金茂酒店、柏悅酒店也都主打西式大餐,價位也都近千元,甚至柏悅酒店聖誕套餐兒童價格都不菲,要收取588元+15%的服務費。柏悅酒店公關部經理表示,「今年我們很早就向一些跨國外企做了銷售工作,因為三公消費規定出台後,我們就知道要在外籍商務人士身上做文章。」
「三公」收緊 送禮風減弱
隨着借各種名目送禮現象的減少,聖誕節期間「送禮經濟」也遭遇寒潮。就職於國際知名公關公司的付小姐透露,他們公司今年並未在聖誕期間給客戶送任何形式的禮品或禮券。並且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送出的禮品比起以往有所減少。「整個風氣都受到(三公消費政策收緊)影響,所以即使在年底這樣的時段我們送禮也不多。」付小姐說。
平安夜當天,一些針對外籍人士的進口商品超市生意卻超好,超市內工作人員表示,很多外籍主婦昨晚會選擇在家自製聖誕大餐,所以超市裡的火雞、雞肝汁、洋白菜等西方傳統食品一度賣到斷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