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隨想國:年


放大圖片

興 國

通常我們談年,都是在農曆新年,而如果談起年的來源傳說,談的是年獸,放鞭炮驅趕年獸的故事。香港禁放鞭炮已經很久,沒有了鞭炮,當然趕走不了年獸,但年獸卻在這一代的青年裡早已消失無蹤了。

不過,那隻叫年的獸,只是傳說。實際上過年的年,指的是穀熟豐收,因為在甲骨文裡的年字,上半部是一個禾字,下面是壓得彎身的人。這禾穗割下後,捆在一起,扛在背上,壓得人都要彎身才抬得動,不就是豐收了嗎?

都市裡已看不到稻田,更看不到稻穗,聞不到稻香,也看不到豐收割稻的情景,亦不會看到扛稻穗在肩上時的喜悅,所以這代表豐收的年字,自然也在年輕一代裡消失了。

如今的年輕人了解的年,指的是年歲,指的是時間,指的是年假,指的是年代,指的是年紀,不再指年獸,更不再指豐收。

而且農曆新年的年,對大學生而言,除了吃喝和看電影打電玩之外,還得記住過完年馬上要上學,因為農曆年是在學期開始不久的假期。但總比新年的年假過得愉快,因為新年的假期是接着聖誕而放,在聖誕假狂歡過後,一到新年這一天,驀然驚覺,期末考就迫在眉睫了。

以前科舉時代,同榜登科的人稱為年兄。如今考上同一大學的人,稱為同學。年兄這個稱謂,已經隨時代演進而消失。年,唯一人人都知道的,就是又長一歲了。■網上圖片

相關新聞
百家廊:關山萬里霧朦朧 (2014-01-02) (圖)
琴台客聚:2014的賭注 (2014-01-02)
翠袖乾坤:雙三十還是一枝花 (2014-01-02)
海闊天空:淺遊浙東 (2014-01-02) (圖)
杜亦有道:且為今天不平鳴 (2014-01-02)
隨想國:年 (2014-01-02) (圖)
獨家風景:高貴的面孔 (2014-01-02)
百家廊:機場中轉站流浪人 (2014-01-01) (圖)
翠袖乾坤:名人薦書 (2014-01-01)
天言知玄:馬年12生肖運程(下) (2014-01-01)
琴台客聚:澳門這扇文化窗子 (2014-01-01) (圖)
生活語絲:社團訪京 (2014-01-01)
隨想國:新 (2014-01-01)
路地觀察:大品牌效應 (2014-01-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