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張愛玲活到今日,如果身在香港的話,看到熒光幕上活躍的「資深」女藝員和歌星,一定會為「女人三十」而驚嘆一句時不我與;「資深」女藝員和歌星,有些何止三十過後,接近兩倍三十的大有人在,可是她們還是那麼花枝招展,還是那麼唱唱跳跳,神采飛揚。
熒光幕前台下藝人歌星的粉絲,接近兩倍三十年紀的也不少,她們活得比三十歲時還精彩,原因何在,張愛玲那一輩做夢也不會明白,因為她們年輕時,社會上對女性有個非常可惡的觀念,總說什麼「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爛茶渣!」
抵死刻薄得夠了。
就是張大作家對「茶渣」入了心,相信「三十」真是女人的黑色年齡,連寫起小說,生怕讀者對三十歲的女主角沒興趣,在一篇《我看蘇青》的散文裡,終於揭露她對「花信年華」的敏感:據說《傾城之戀》中女主角白流蘇,本來就以三十歲的蘇青為藍本,可是因為恐怕三十歲的女主角不受讀者歡迎,為小說銷路着想,才把白流蘇的年齡降至二十八歲,減去這兩年,一九四五年二十五歲的張認為重要,這就印證她生活那個年代,女士們還有姆媽輩的恐慌,擔心到了三十歲嫁不出去。
張愛玲就是不知道,她二十五歲時,女性普遍還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社會認定她們必須嫁夫隨夫,一定要先入廚房,要為生兒育女打算;男人出外賺錢養家,目的也是為了要娶可以為他傳宗接代的女人,可是今日世界變了,變在早二三十年前,女性也有自己的事業,一家之主不一定是男人;女人有了外出工作能力,如魚得水,有了個人活動自由,六十歲可上舞台,三十年前三十歲時養得活自己,已婚的仔女大,安享個人世界;未婚的儲足私己,大有餘錢追捧自己同齡偶像,於是台上風騷,台下歡喜,三十歲時事業女性這一枝花,活到六十還是一枝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