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東張西望
2013年廣東GDP預計可增長8.5%,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按全球2012年的GDP總量統計來看,超過萬億美元的國家僅15個。廣東作為中國一個大省,GDP直逼全球排第15位韓國的1.13萬億美元,進入世界GDP萬億美元俱樂部,富可敵國。而同期香港的GDP是2730多億美元,不及廣東的三分之一。問題是,香港被大幅拋離在後豈止是經濟數據,更有深層次的矛盾,若香港能藉此反思、尋出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香港GDP曾經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但是到如今,不到中國的百分之三。自然,香港回歸祖國,祖國的發展,鄰居廣東的發展,對於香港來說,也是值得驕傲之事,但是,細想一下,香港如果能夠努力一點,能夠和內地融合得更好一點,也不至於落後的這麼多。
雖然,香港還有人均GDP可以自傲。但是我們的思考方向,應該是「查找不足」。香港人均GDP是3萬6000多美元,廣東2012年的人均GDP是接近9000美元,韓國同年的人均GDP接近2萬2600美元,遠高於廣東。廣東的「查找不足」對象是韓國。韓國常住人口只有廣東的一半,各區域有各自經濟特色,較為領先的增長點令經濟發展有後勁。況且近年韓國政局穩定,發展旅遊業廣受歡迎,赴韓旅遊亦是港人大熱之選。第三產業的不斷進步,令韓國國民人人受惠。廣東南發達北落後的狀況尚無明顯改善,南部靠外資投資及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北部則主要靠第一產業帶來經濟收入,兩者都不足以穩定維持增長,穩坐萬億俱樂部。廣東必須學習韓國的經驗,繼續打造自己拳頭產業,尋找新經濟增長點。那麼,對於香港來說,恐怕現在追趕的對象應該是廣東。雖然,鄰省曾被某些香港人稱為「阿燦」,但是如今香港若有不恥向過去的「阿燦」學習的精神,這是重新起飛的一步。
抓緊粵港澳自貿區機遇
事實上,七百萬港人當中,貧窮線下的人口有近102萬,每7個人就有一個屬於貧窮;同時百萬富人又突破六十萬,收入分佈不均,兩極分化問題嚴重。香港放下「往日的驕傲」,冷靜思考的問題,其實不難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可以肯定,鄰居的發展亦有香港的機遇。仍待國務院審批的粵港澳自貿區很快會成立,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香港,金融業便可從中受益。香港現時的金融體系、國際網絡以及監管法規皆大有用武之地。至於各類服務業香港亦有經驗行前。同樣,對消費和服務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的較發達區域,用港人的管理亦更普遍。突破一萬億的GDP,廣東以依靠二三產業實現為主,市場的飽和程度,再向上提升所遇到的技術瓶頸,香港豈不是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起指導作用?另外,粵西北還有貧困之地,與廣深的貧富差距,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況,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全省人均GDP可說明問題。東莞、深圳等地的產業現面臨轉型,而粵西生產成本較低,資源豐富,交通日趨便利,當是港商新投資之選。
香港也是廣受歡迎的旅遊城市,自由行消費給香港帶來巨大收入,促使第三產業從沙士期後起死回生,丁財兩旺。香港各區都各有特色,以服務業帶動自身經濟增長,「人人有工開」都不見得是難事。但偏有人打着拯救香港的旗號,擾亂社會,陷香港於不義,給香港戴上清高自傲的枷鎖,寸步難行。其實中央有決心將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轉化為決定性作用,經濟改革的力度加大,香港何不走進敞開的大門,令雙雙受益?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香港是否甘願看着毗鄰地區把自己遠拋在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