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今年開始,電解鋁企業將面臨更高的用電成本,而這還只是國家對於高耗能的過剩產業實施「電價懲罰」的一個開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去年12月發佈《關於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決定由今年1月1日起對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每噸鋁液電解交流電耗越高的,電價也將逐級提高。業內認為,對電解鋁企業實施階梯電價,主要是通過價格槓桿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行業必將面臨洗牌,鋼鐵、水泥等行業也將陸續推出階梯電價政策。
卓創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內地電解鋁行業噸鋁電耗在13762度左右,行業平均成本為每噸15240.32元(人民幣,下同),在當前正常電價條件下尚有1167.6萬噸的虧損產能,行業虧損率達到44.46%,而電價每增加一分錢,企業生產成本將增加每噸1380元。
據了解,每噸電解鋁產品的電力消耗量一般在13500至14500千瓦時之間,如果按照原來的每千瓦時0.57元的價格來計算,每噸用電成本為8000元上下,但如果按照「階梯電價」,則用電價格將提升0.08元,則會提升約1000元(或12.5%)的成本。
「而用電成本在鋁業企業的總成本中佔比達到了30%至65%之間,與其利潤、業績緊密相關;對於諸多大型企業來說,電價的高低就是其是否盈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鋁業技術部門人士指出。
在產能嚴重過剩、全球鋁價下跌的背景下,高電價其實已經導致部分電解鋁企業關停。如去年以來中國鋁業、雲南鋁業、鑫恒集團等多家鋁業公司都暫時關停。
關聯到業績方面,中國鋁業2012年已出現虧損,2013年前三季度虧損達到了18億元,2013年年報很難扭虧為盈;如果電價接著上升,其2014年的虧損很可能進一步擴大。
業界普遍預計,在階梯電價實施後,企業虧損幅度將大增,今年將有更多企業加入停減產大軍,行業必將面臨洗牌。事實上,階梯電價旨在控制電解鋁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達到優化產能的目的。電解鋁企業實施階梯電價可能僅僅是利用價格槓桿撬動產能過剩的開始,業內認為,未來鋼鐵、水泥等產能行業也將陸續推出階梯電價政策。
不過,此次對電解鋁行業的「懲罰電價」能產生多大的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由於此次通知僅僅是從政策層面做了說明,並沒有明確落實方式,如果由企業自主上報電耗,必有操作空間,上報數據真實性難以確定,而如果國家發改委直接派專員調查又面臨技術性、地域性難題,最後落實情況將成影響行業整治效果的關鍵。專家也提醒說,中國近五成電解鋁產能備有自用發電系統,電價政策對其影響可能幾近於零,尤其是在電解鋁企業「西進」的大背景下,過剩產能、落後產能可能會出現遷徙而非關閉淘汰。
此外,也有專家表示,產能過剩是個系統性難題,整個產業結構出現了重大難題,單憑一項政策僅能達到治標的目的。要化解產能過剩需要盡快落實新型城鎮化政策,推動新一輪的基礎設施興建潮,帶動傳統產業的復甦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