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統基金會及華爾街日報昨日公布最新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本港連續20年高踞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但與次席的新加坡差距收窄。本港屢獲全球經濟最自由桂冠固然值得欣慰,但面臨的挑戰和危機更不容易忽視,尤其是近年政爭不息,民粹抬頭,令經濟發展明顯落後於競爭對手。本港社會特別需要警惕,不要因為普選爭論而削弱本港的競爭優勢。
本港能夠長期受到國際機構的肯定,得益於有健全良好的社會架構和監管效率,包括法治、簡單低稅制,以及公平的競爭環境,這些都是維護經濟自由的最重要元素。不過,這並不值得沾沾自喜,更不意味本港擁有理所當然領先對手的本錢。相反,此次公布的結果,本港老對手新加坡以0.7分之微僅輸「一個馬鼻」。更值得注意的是,主辦評分機構的報告指出,新加坡得分明顯增加,貿易自由程度得分與本港一同位列全球的首位,而在投資自由及勞工自由則有明顯改善,由此釋放出更大的生產力和經濟活力,從而持續增加其於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及確保穩定的經濟增長。如何提升經濟活力和競爭力正是當前本港亟需解決的問題。此消彼長下,本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的地位隨時會被新加坡取而代之。
評選機構指出,政治因素會削弱整體經濟自由度,香港普選討論可能引起政治動盪,預料普選的隱憂或有礙本港經濟自由度。正所謂「旁觀者清」。本港近年糾纏於政制發展的爭論,每每令經濟民生議題泛政治化,導致發展舉步維艱。報告的結論正好告誡港人,花費太多精力於政爭之中,蹉跎歲月,後果只會削弱經濟自由。如今本港進入普選「大直路」,社會各界關注普選落實可以理解,但應謹記民主固然重要,但是民主並非萬能,如果因推動民主而衍生過多矛盾,拖累經濟前進,民主就成為經濟自由的包袱。報告特別引用泰國近期爆發的反政府示威作為例子,指出事件引致外資撤離,影響該國經濟。港人應該夢醒,引以為戒。
事實已經清楚說明,為了贏取選票,普選往往會令民粹主義盛行。眾多團體均要求政府加碼注資福利政策,普選後的香港會否成為「福利社會」?這是香港經濟自由的最大隱憂。福利社會是歐債危機的主因,香港對此前車之鑑不能不防。現時普選特首的提名委員會須由四大界別組成、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存在,體現了「均衡參與」原則,平衡了各方利益,正正扮演了為福利政策把關的角色,以免本港滑向「福利社會」。因此,提名委員會、功能組別的爭議,社會更應以理性冷靜、為香港長遠虓Q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
(相關新聞刊A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