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發言人:維護空安是全社會責任
香港文匯報訊 據國防部網站報道,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18日發表《維護空中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一文,文章稱,近年來,一些企業進行的航拍、航測及慶典服務等商業性航空活動,一些公民進行的航模放飛等娛樂性航空活動,有時引發空中險情,有的危及軍民航飛行安全和公共安全。空軍近年來參與處置了多起航空器違規飛行問題。
飛行權利要依法按章
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強調,「國家保障每個社會成員依法按章飛行的權利,每個社會成員也應依法履行維護空中安全的義務。」針對日漸繁榮的民用航空活動和日漸繁重的空防空管任務,「任何空中活動,都應以確保國家空防安全、公共安全和個人安全為前提。」
申進科在文章中說,中國進行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並不是所謂的「將1,000米以下空域全部放開、隨心所欲飛行」,而是借鑒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根據國家空中安全防衛和軍民航飛行情況,將1,000米以下空域,分地域、分類別地劃設為管制空域、監視空域、報告空域三類低空空域和目視飛行航線,制定空域運行標準,明確安全責任,採取不同模式實施分類管理。推進通用航空安全發展,應當嚴格飛行執照發放、嚴格飛行安全監控。任何空域、任何高度、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任違規違章飛行。
他強調,對《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必須系統、全面、嚴格地貫徹執行,不能「斷章取義」打折扣。簡化飛行任務審批應以維護空中秩序和安全為前提。所有審批都會本着快捷、高效的原則進行。
遷10機場撐民航發展
他介紹,由空軍統一組織實施中國境內的飛行管制,是確保國家空防安全的需要,是維護空中秩序和安全的必要措施。飛行管制在有效維護空中秩序、確保領空安全和飛行安全的前提下,還要為軍隊戰備訓練飛行、民航公共運輸飛行和通用航空飛行提供空中交通服務,更加高效地開發利用空域資源。為支持民航事業發展,近年來中國空軍已經遷建機場10個、移交民航使用機場13個、與民航合用機場63個,關閉訓練空域457個,新闢航路航線5.6萬公里,加大空域靈活使用改革,減少軍事活動對航班影響,有力支撐了中國民用航空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