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混合所有制 民資需話語權


放大圖片

莊聰生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所說「國企不深化改革,民企難言信心」,此間消息顯示,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下一步國資改革的方向和重點,這一戰略當在「兩會」獲得回聲,外界預料兩會後國資改革很快會有實質性動作。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莊聰生表示,「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除了財務投資以外,一般要有一定的話語權。沒有話語權被動地參與,會讓很多民營企業有後顧之憂。」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莊聰生稱,調研顯示,多數民企對入股國企的基本態度是:投資國企至少要能派個董事,能「說了算數」。

在新的形勢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莊聰生認為,必須是國企和民企兩個方面都要兼顧,相互尊重、國民共進,才能真正讓民間資本有興趣、無顧慮地參與進來。

「這些年來,政府出台政策一籮筐,但是企業的抱怨也是一籮筐,究其原因是政策和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形成了各種『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成為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邁不過去的坎」。莊聰生指出,必須加快推動壟斷領域的改革,破除各種隱性障礙,明確民企進入壟斷行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制定進入的實施細則和辦法,讓民營企業「看得見、進得去、有預期」。

拆分業務才能「門當戶對」

莊聰生指出,大型國企特別是央企母公司多數屬於國有獨資,資產規模動輒上萬億,少說也有幾百億。而民營企業發展時間不長,多數規模小,資產達到上百億上千億的企業只是少數。即便有能力投資幾百億,在一些央企中佔股比重還是很小。因此,在大型國企母公司層面吸引民間資本,並非是「敞開懷抱」就能做到,這好比「讓姚明和一個十多歲的小孩打籃球,是無法玩起來的」。

莊聰生認為,大型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要通過拆分業務、分層次和類型,通過子公司或是孫公司與民營企業合作,尋找結合點和切入點,這樣才能「門當戶對」,實現真正的融合。

國企應退出競爭性領域

此外,對於國資改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部分國有資本應從競爭性領域退出,重點投向公益領域。國有資本除了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外,要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做出更大貢獻。公共產品短缺正成為全社會突出矛盾,如「三甲醫院一床難求」、「十面霾伏」等現象都和公共產品配置與供給不到位有關。

遲福林認為,市場化改革在關鍵領域的突破決定着未來五到十年的增長前景,要在2到3年內,爭取壟斷行業改革有重大突破。

相關新聞
習近平:保障醫護 嚴懲醫暴 (圖)
患者掄錘襲擊 京醫頭破血流
醫生嘴被打裂 堅持做手術
今年以來醫暴事件簿
貧困地區大學生 今年增招2.8萬 (圖)
民企委員抱怨上市:國內上不了 境外不讓去 (圖)
文匯觀察:資本面前人人平等 (圖)
十八大以來 6名政協高官落馬 (圖)
落馬政協高官一覽表
二月河不贊成高薪養廉 (圖)
李書福:予中小微企併購重組稅收優惠 (圖)
兩會今日看點(3月8日)
中國保持利用外資優勢 逾九成外企願擴投資 (圖)
中國積極評估TPP談判進程
主席台特寫:汪洋關注政協治霾發言 (圖)
農業部倡建機制防糧價超「天花板」 (圖)
科研經費管理怪圈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河北副省長倡建京津冀自貿區 (圖)
農工黨:治污應效反腐「零容忍」
李克強:要給民眾安全安寧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