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過去的一年對於整個神州大地是創新求變的一年,這個詞亦同樣適用於中部板塊的湖南。這一年,建設「四化兩型」,促進「三量齊升」,不僅作為振奮人心的號角,更細緻的書寫進了百姓的生活。這一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湖南時給了它一個新定位,「一帶一部」被寫入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至此,掀開湖南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董曉楠
湖南地處中國中部,與長三角、珠三角相距不遠。2013年11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察湖南時曾提出,「充分發揮湖南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的要求」,即「一帶一部」。2014年2月,「一帶一部」的新定位也首次被寫入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相較於以往的「向東、向南發展,承接產業轉移」、「中部崛起」、「四化兩型建設」,「一帶一部」的新提法再次刷新了湖南的戰略定位,讓其不再從屬於某一區域板塊,進而在全國的版圖中有了專屬湖南的自身定位。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公開表示,「這讓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都市圈成為長江經濟帶中間的兩個橋墩,使『一帶一部』在一個更大的格局當中,將更利於其目標的實現。」
新定位的提出,也讓湖南的「當家人」開始思索。2014年初,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放大「一帶一部」區位優勢,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
高鐵空港口岸匯集 成國際物流新中心
2012年底,以長沙為圓心,京廣高鐵為軸線,串起了各高鐵線路。此後,無論是廣州海鮮,還是北京烤鴨,都已成為長沙「一日生活圈」裡特色鮮明的組成部分。
隨著中國高速鐵路幾大客運專線的全線貫通,縱貫南北的京廣高鐵,橫貫東西的滬昆高鐵和規劃中的廈蓉高鐵三條高鐵線路在省會長沙黎托片區交會。湖南9市州納入高鐵路網,長沙作為中部最大高鐵樞紐城市呼之欲出。
除了省會長沙,作為湖南唯一通江達海的城市——嶽陽同樣符合新定位的期許。去年11月,遠大住工首批成品住宅從嶽陽城陵磯港陸續裝船運往南美洲。這標誌著「Made in China」的工業化綠色建築躋身國際市場。
通過城陵磯港運往海外的成本比陸運至少可降50%,萬噸海輪可以直達這裡,開通多條國際航線……這些優勢讓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幅連續三年保持長江內河港口航運第一。
2013年12月,湖南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大關。入境外國人人數近40萬人次,超出中部其他五省之和的45.7%,連續8年居中部6省第一。到2020年,湖南運營機場將增至9個。
全省高鐵、水運、空港、公路運輸之間及省內外之間的「無縫銜接」,讓湖南成為服務全國、連接國際的商貿物流中心。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聚集隨之帶來的商機不可估量。
加速承接產業轉移 建內陸開放新高地
幾年前,湖南(郴州)台灣工業園開園。繼而,湘南郴州、衡陽、永州三地獲批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成為第4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湖南承接產業轉移成功上升至國家層面。
近三年,湘南三市共引進產業轉移企業逾3000家,去年三市加工貿易進出口超30億美元,佔據湖南省半壁江山。有學者預測,借力承接轉移匯聚優勢,粵港澳的資本,中原的勞動力,京滬的資訊和技術,都將便利地匯聚於湖南。
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指出,湖南要主動出擊,緊握「過渡帶」、「結合部」給湖南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互疊加、加速承接產業轉移、加強區域合作等方面帶來機遇。
今年年初「先照後證」在長沙、郴州試點試行,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資質認定項目削減大幅。打算成立文化傳播公司的郴州市民胡久生當天便接到領取營業執照的電話……
湘南三市同處內陸向沿海開放的前沿,正在共建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三市將共同擔負起連接長株潭、珠三角縱向經濟帶和中國東盟自貿區、海西經濟區長三角橫向經濟帶的重任。
通過沿海地區先進產業的承接轉移,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正改造湖南傳統產業,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撬動湖南經濟轉型發展。
同時,中聯重科、上海大眾等一批以工程機械、汽車裝備及零件製造業為主的先進製造業正讓湖南成為內陸經貿發展新高地。
港澳委員倡湖南申自貿區
湖南引進的境外資金中,港資佔絕大部分,湘港澳三地經貿往來備受關注。在今年湖南省政協港澳委員座談會上,來自港澳地區的40名政協委員踴躍議政,為促進、加強三地發展建言獻策。
JARDEN K2中華董事長、JARDEN ASIA總裁廖煥輝建議,湘南三地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進一步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暢通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融資渠道。
湖南省政府參事林德亮建議鼓勵各級政府建立政策性的小微企業銀行,大力發展村鎮銀行,解決湖南現存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不少港澳委員建議,利用嶽陽條件申報建立自貿區,主動運用「一帶一部」優勢,對接上海自貿區。以長沙航空口岸、岳陽水運口岸以及申報中的長沙、嶽陽綜合保稅區為依託,籌建「長沙臨空兩型示範區」和「嶽陽臨港經濟示範區」,為全省經濟發展開疆辟土。
兩型引領築綠色湖南
今年1月,湖南又關停了幾家湘江沿岸的砂場,至今全省範圍內新啟動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228個,關停淘汰重金屬污染企業127家。可早在多年前,這些地攤式砂場大部分為野蠻挖砂、露天作業。空氣中彌漫揚塵,過路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企業難以處理的金屬廢渣、五顏六色的廢水直排湘江。
如何破解環保和發展之間的難題,湖南以此進行了多年探索。自2007年長株潭獲批國家「兩型社會」示範區以來,走「綠色湖南」、「美麗湖南」,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路就徹底在湖南鋪開。
湘江流域的綜合治理與保護、資源性價格改革、產業轉型升級、農村環境整治、生態補償機制、綠色建築推廣……一項項改革在省內各地推行,兩型社會建設逐漸顯現成效。
2013年,首批招募「綠色衛士」志願者加入湘江「守望」行列。湘江水質從部分河段的劣五類到整個湘江保持在三類水質,湘江恢復「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湖南首創兩型產品政府採購制度,率先推行民用階梯水電氣價改革。從長沙試行情況來看,政策執行後的一年中,居民累計節約用水19.5%,3000多家企事業單位節水率達15%以上。株洲市民利用電動公交、公共自行車出行,每年節油達近200多萬升,減少碳排放近萬噸。生態建設加快推進,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7%以上,位居全國前列。長沙洋湖濕地公園建設成並對市民開放。
通過「兩型社會」的全面建設,湖南正逐步邁向「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終極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