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冠深
蔡冠深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要建設好粵港澳自貿區,許多難點有待突破。首先,粵港澳三地實施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市場經濟的發育也處在不同層次,如何在保持「一國兩制」方針不變的前提下,進行最大程度的融合,發揮出同城效應,是一大難題。其次,粵港澳自貿區三大板塊全部分佈在廣東境內,分屬三個不同的行政區域,如何統合他們之間不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如何消除香港澳門對於自身優勢北移而造成產業空心化、城市邊緣化的憂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人認為,粵港澳自貿區的成敗關鍵,是能否做到三地利益的最大重合,只有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才能把各自的防範意識和本位思想降到最低,才能真正做到和衷共濟,共創繁榮。
一, 中央宜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突破許多既有的制度阻隔,認真研究在粵港澳自貿區中率先給予港澳同胞以市場准入的國民待遇。這一點,我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過,因為,只有讓港澳同胞在內地享有平等的市場地位,才能獲得充分發揮個人智慧才幹的天地,再現萬千港商澳商以及專業人士爭相北上的熱潮。
讓港澳同胞享平等市場地位
二, 廣東應當果斷讓利,敞開胸懷,擁抱歷史上就是三位一體的港澳經濟重新融合,共同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大業再創新猷。這不僅是因為廣東是粵港澳自貿區中經濟總量最大、門類最全、市場潛力最大的老大哥,更因為只有廣東尊重及維護香港在金融貿易等高端服務業方面的龍頭地位和優勢,才能吸引港澳放心北上,衷誠合作。與此同時,在粵港澳自貿區範圍內,還應當認真研究如何保障一定比例的港澳企業,尤其是優質的港澳中小型企業優先進入的問題,避免粵港澳自貿區名不符實。
三,香港澳門必須從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嚴峻挑戰的戰略高度,來看待粵港澳經濟融合的過程。事實上,香港的產業結構、人口、土地局限和高地價成本,早已無法支撐香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重鑄輝煌。北上重歸大珠三角,才是港澳避免邊緣化和弱化的必由之路。
四,要從制度及架構上,確保三方成為利益共同體。在這方面,光有廣東方面的寬宏大度或者港澳方面的推心置腹並不足夠。三地政府應在中央統籌下,採用「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共同開發」的新加坡工業園區模式來營運粵港澳自貿區,以實現三方真正意義上的互利合作。
在行政架構上,有必要設立中央政府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派員成立的粵港澳自貿區管理委員會。此外,建議對三地機場、證券交易所、港口、能源以及公路和鐵路等陸路交通之類的大型基礎設施,以相互持股、合組上市公司的形式進行統一管理,或成立區域協調中心,由董事會來聘請最有能力的管理團隊,從而打破行政區劃所造成的隔膜,最大限度地減少利益分配上的爭議,減少要素流動的阻力,和管理上的繁文縟節,發揮出最大的協同效益。
五,有鑒於粵港澳自貿區的全國意義,希望能將廣東前海南沙橫琴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升格為粵港澳自貿區部際聯席會議,由副總理級高官出任召集人,與粵港澳三地以及中央相關部委的副部級官員定期會議,協調解決自貿區建設中的重大事宜。並建議組建由三地政府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大商會參與的決策諮詢機構。
三地跨境服務設施及規管手段便利化
六,粵港澳自貿區的成功,還有賴於三地間跨境服務設施以及規管手段更加便利化,最終達到人流、物流以及資金流在自貿區內的無障礙化流通。與此同時,需要廣東方面在中央的支持下,努力打破服務業市場准入的外部壁壘,同時大力推動行政和法律創新,積極引入香港社會管理模式,在省內或至少在自貿區內形成一個更為開放、自由和法治的市場環境。
要盡量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爭取實施比上海更寬鬆的負面清單制度,以及讓港澳服務業投資者享受准入前國民待遇,即港澳資金進入未列入負面清單的服務業領域時,毋須接受准入前核准和合同、章程審批等手續,切實加快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步伐。
七,建議選擇金融行業,作為粵港澳自貿區實現同城合作的突破口,積極試行一系列創新的金融與人民幣政策,加強廣東人民幣在岸市場與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互動。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已聚集1萬億元左右人民幣,廣東的金融資產總量約17萬億元人民幣,粵港澳的金融資產總量超過30萬億元。為此,一方面要發揮香港的國際化平台作用,推動廣東豐富的金融資本以人民幣的形式「走出去」;另一方面,要引導離岸人民幣資源服務於廣東發展,完善人民幣回流機制。如支持廣東省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企業債券,允許港澳銀行機構為區內港澳台資企業提供人民幣貸款和跨境資產抵押服務,允許區內銀行為園區企業提供境外人民幣存貸款等服務。從而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又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此外,粵港澳三地擁有深交所、港交所,廣東也建立了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和綜合性產權交易集團,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已經建立,因此要大力推進跨境投資的便利化,只要資本市場合作這一步棋走活了,整個粵港澳金融合作以至自貿區的大局就全盤皆活,其餘領域的共同發展就可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