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精兵簡政優化軍種 邁向攻防兼備型
全國「兩會」 期間,軍人代表、委員格外引人注目,軍隊和國防議題倍受輿論矚目。「2014年的國防支出將增加12.2%。」「2014年要統籌推進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準備。」從頂層設計的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到優化軍兵種結構和力量編成;從強化新型作戰力量,到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中國未來10年強軍的集結號已經吹響。「兩會」期間,多位解放軍將領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均一致表示,到2020年,一支陸、海、空、二炮攻防兼備、聯合作戰和指揮效能明顯提升、高素質職業化軍事人才高度集聚、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的現代化中國軍隊,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鄧小平曾批評中國軍隊「頭重腳輕尾巴長」,即指揮系統過於龐大,作戰兵員不足,後勤保障又過於臃腫。如今,未來戰爭怎麼打,中國軍隊就要怎樣發展。此前的中共三中全會描繪出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新藍圖,新軍事革命的集結號已經吹響。「未來解放軍強軍重點在於精兵簡政,優化軍兵種結構,解決戰鬥力生成老大難問題。」知名軍事問題專家宋忠平向本報指出,中國未來要打造一支立足防禦,同時具備反擊能力和反介入能力的現代化軍隊,要有幾招可克敵制勝的「殺手鐧」。
精簡陸軍規模 海空軍力增強
關於未來軍兵種調整和發展重點,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副司令員張永義向本報指出,中央軍委正在研究具體方案,但未來肯定要加強海空軍力量建設。全國人大代表、著名軍事問題專家尹卓少將亦向本報表示,加強海空軍力量建設將是一大趨勢,預料近兩年內陸軍將開始精簡,海空軍力量會逐步得到增強。
對於如何優化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上將此前曾表示,中國軍隊未來應進一步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原空軍副司令員楊東明中將向本報表示,軍兵種建設肯定是未來重要改革方向之一,過去解放軍陸軍太強大了,面對現代戰爭,軍兵種比例肯定要做重大調整,海空軍力量要加強。他強調,要考慮怎樣把錢花在刀刃上,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
許其亮指出,未來要按照三中全會決定要求,重點加強海軍、空軍、第二炮兵部隊建設,同時要突出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着力減少老舊落後裝備,為加快發展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
作戰指揮系統 漸趨向扁平化
現代戰爭是信息主導、體系對抗、聯合制勝,建立聯合作戰體制是信息化戰爭的必然要求。著名軍事專家羅援少將向本報分析,面對信息化、網絡化的聯合作戰要求,中國軍隊作戰指揮系統仍需進一步向扁平化方向發展,減少指揮層次,提高指揮效能。張永義中將強調,聯合作戰,聯合指揮這是方向,將來哪個單一兵種也不能打仗。
著名軍事專家楊毅向本報表示,今後中國軍隊必須全面提升軍事能力,特別是核心戰鬥力。許其亮提出,要按照權威、精幹、靈便、高效的要求,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相應推進聯合作戰訓練和後勤、裝備保障體制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二炮政委張海陽向本報指出,二炮主戰武器的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在不斷提高,快速反應、有效突防、精確打擊、綜合毀傷和生存防護能力都在不斷增強。外界普遍判斷,未來中國需要從一個陸上軍事強國,轉變成一個陸、海、空攻防力量兼備的國家。
羅援指出,未來中國所面臨的來自海空的威脅將會更大,所以下一步中國需要適當調整軍隊結構和軍兵種比例,讓軍費向海、空軍及二炮及其他高技術兵種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