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馬航班機的事故,掀動全世界華人的心,與海外親友閒話家常,都會離不開航機安全的話題。
為了飛機安全,各國機場安檢不斷加強,設備也不斷更新。本人經歷安檢遇到的麻煩也不少。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飛機被騎劫往台灣的事件屢有發生,當時飛往褔州、廈門、溫州航班的安檢特嚴;近年內地飛往新疆、西藏等地區的航線,更是嚴上加嚴。隨着恐怖襲擊無孔不入,嚴格的安檢已無地域的差異,否則會讓恐怖分子鑽空子。
記得七、八年前,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往莫斯科,我們一批華人乘客,被招呼進入一個站立的公仔箱被「透視」,身體被一覽無遺,這應該是當時最先進的安檢手段。
去年在加拿大多倫多機場離境,遇到同樣的「招待」。在安檢通道檢查手提行李時,電子檢測器發出警號,安檢人員人手翻查本人的行李物品。正想幫忙拉開袋子,也被安檢人員喝止(可能恐防有甚麼突擊動作),如是者翻了兩三遍,也找不到可疑物品,但手提探測器仍有警號;安檢人員把我請到「透視室」作全身檢查,當然沒有發現。
我問到底發生甚麼事情?安檢人員也摸不着頭腦,只說儀器發出「生化感應」訊號,不停問我可有吃過甚麼藥?去過甚麼地方?最後因為查無所得,只好放行。
過了海關仍百思不得其解,這時才猛然想起,在行李內袋有一小包中藥感冒沖劑,可能就是中藥被探測器感應到了,此次行程確帶了幾包中藥沖劑,本放在寄倉行李中,沒有被感應到,但行程結束時,吃剩一包,不為意放在手提行李中,就搞出個「生化」感應了。如果當時找到這小包中藥沖劑,相信要扣人等候化驗,延誤行程。
為了飛行安全,乘客多不介意必要的檢查程序,如果大家都多點飛行安全意識,就可減輕機場安檢的壓力,可以集中精力做更多有效率的核查工作。以前我們坐飛機,飛到一定高空,便響起可以鬆解安全扣的訊號。但今天的飛行,全程都要求乘客扣上安全帶,減少受傷機會。萬一遇上氣流,意外發生就在一瞬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