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冀平
一般來說,初春我會留在香港觀看香港藝術節,今年回北京看《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主辦方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自二○一一年開始,已經舉辦四屆,邀請世界精品話劇,以「名劇、名團、名導」為遴選原則,打開一扇世界戲劇之窗。今年邀請俄羅斯、白俄羅斯、英國和以色列。平時比較少看俄羅斯戲劇是因為語言不通。
第一場音樂話劇《婚禮》原著契訶夫,諷刺小市民在婚嫁中貪財圖利,斤斤計較,趨炎附勢,講究排場,結果大失風景。第二部《啞巴》,寫二戰中的一段愛情,村女愛上了侵略者士兵,為了掩飾他的德國身份,士兵裝成啞巴,硝煙四起中,殺戮成性中,愛情仍然頑強生長。舞台劇一般少寫戰爭題材,因為很難表現,但這部戲的舞台製作十分逼真,硝煙、火焰、槍炮如同真的一樣,也以此烘托出災難中的愛情。
最令我嘆為觀止的是這次展演中的一部戲劇電影。英國倫敦國家劇院二○○九年推出「英國倫敦國家劇院現場」將英國最傑出的舞台劇拍成電影,在世界各地播出。此前有拉辛名劇《費德爾》和莎士比亞名劇《皆大歡喜》。此部戲劇電影《弗藍肯斯坦的靈與肉》由英國皇家國家劇院演出,著名演員勞倫斯.奧利弗曾擔任藝術總監。一個劇院的藝術總監至關重要,保證着劇院的品質和風格。劇本改編自小說,作者是英國浪漫詩人雪萊的第二任妻子瑪麗.雪萊,她出身良好容貌秀美,不到二十歲便寫下了這本小說,被稱為世界科幻小說之母。故事講述,弗藍肯斯坦是一位生命科學研究者,他利用屍骸拼湊出一個人,相貌醜陋可憎,而新生的怪物本性善良,對人類充滿善意和感恩,他渴求生的權利,想像人一樣有妻有室,但是,處處受到人的嫌棄和歧視,他開始變得憎恨、絕望,他要毀滅一切,連同他的創造者弗藍肯斯坦,在毀滅與生存的搏鬥中,兩人同歸於盡。瑪麗.雪萊寫《弗蘭肯斯坦》時,一直在連續的懷孕和流產,肉體和精神都十分痛苦,她開始思考懷孕生產意味着什麼,人類的終極歸宿是什麼?「一個最終毀了它的創造者的東西」的中心主題,使這部小說具有深遠的內涵與隱喻,具有普世價值。一九一○年被拍成電影之後不斷地被各種藝術形式演繹。該劇導演丹尼.博伊爾因執導電影《猜火車》、《百萬富翁》聞名於世,他是《弗蘭肯斯坦》舞台版和電影版的導演。該劇最大看點是二位主演康伯巴奇與米勒,導演安排他倆輪流飾演科學家和怪物,意在兩者互為鏡像。康伯巴奇飾演的怪物凸顯人工生命的怪異,令人恐懼不安。米勒則帶有原始的純真,即使放火、殺人、強姦,仍顯示出對人世溫暖的嚮往。怪物出生時,康伯巴奇四肢抽搐,內心驚怕,因群鳥撲打翅膀的聲音哭喊。米勒則目光歡喜,對新世界充滿好奇,享受初識人世的快感。舞台上的 怪物全身赤裸,胯間裹一截白布,身體扭曲,滿臉血痂、頭皮開裂,要匍匐、爬行、抽搐、翻滾,兩位英俊明星,不顧名氣、形象、身價,幾乎全裸,全身心投入角色,令人肅然起敬。作為編劇,此劇帶給我從文本到演出各方各面的感受和思考,同時感佩不已。
另外兩部《從莫斯科到佩圖什基》和《耶路撒泠之鴿》留待下文再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