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執筆之際,馬航飛往北京的航機仍下落不明。更多的報道說飛機可能經已在空中解體,因為如果下墜至海面才爆炸,還可以找到更大塊的碎片遺骸。
新聞圖片盡是焦慮和傷心欲絕的親友,相信沒有甚麼比親人或愛人下落不明更不知所措了。心存一絲希望一定比絕望好嗎?這情況在如此的處境可以是更大的折磨。
消息開始傳出的時候便有人猜度航機可能已在空中解體,這幾個字惹來不忍的想像。我直接的聯想是人們曾經目睹的太空船升空爆炸,熊熊的火焰轉眼把宏大的航空工程和寶貴的生命化為烏有。記得一九八六年一月廿八日升空的「挑戰者」號嗎?那天天朗氣清,大批群眾興高采烈在佛羅里達太空基地圍觀,目送「挑戰者」號升空,並視之為壯舉。媒體還在介紹船艙內的七個太空人,其中是訓練有素的太空工程人員,也有被挑選的平民,包括一名教師。記得教師有一把金褐色的長鬈髮,她的家人和孩子們也在基地上歡送,為穿着太空衣的母親感到驕傲。
「挑戰者」號升空還不到七十三秒,就在眾目睽睽下亮起火光,繼而逐截燃燒,化為團團白煙。灰燼以極速的直線在空中伸展,最後化為烏有。報道用了「解體」(Disintegrate)這個字,聽來便帶着無奈、神秘、不明所已、殘酷與絕望。太空艙內盡是精英,還有認為是非常幸運的人。女教師麥歐麗便是從萬人中被揀選的平民應徵者,她由衷的笑容後來諷刺地總被聯想到這場歷史空難,這完全是萬萬意料不及的事情。調查後來發現失事原因是因為一件小零件扭曲,好一項沉重的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