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陳家強:釋土地吸人才 香港未來關鍵


放大圖片

■陳家強表示,政府未來會茪O釋放土地資源,以及吸引人才來港。 黃偉邦 攝

實事求是搞好經濟 赤字預期或不出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今年的預算案提到,最快7年後,本港便可能出現結構性財赤。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推算香港經濟未來的二三十年間,每年平均增長為2.8%。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接受訪問時表示,2.8%這個預測其實頗樂觀,但與其浪費精力去討論這個推算結果,究竟準確與否,倒不如實事求是,及早努力,發展好本港經濟,盡量使赤字的預期沒法實現。他指出,未來「人力」與「土地」兩大資源,決定了香港的往後「命運」。

陳家強本周三接受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及香港商報訪問,他表示,本港將繼成功轉型為服務型經濟後,再面臨新一次、大規模的轉變和挑戰,政府未來會茪O釋放土地資源,以及吸引各方人才來港,市民在面對這些轉變時要有準備,政府也會詳細向社會說明,有關的改變是對香港經濟有利,相信市民最終會接受。

年均增2.8%預測太樂觀

自從政府預期,香港經濟未來的二三十年間,每年平均增長只有2.8%,不少社會人士都只集中討論2.8%這個數字有否被低估。但陳家強反認為,這個數字太樂觀。「事實上,本港經濟在過去30年,乘茪漲a經濟起飛的強勁動力,每年平均增長高達4.6%,但很多人卻忽略了一件事,是當中約1.3個百分點,來自勞動人口的增長。」

本港人口由30年前約400萬人,增至目前約700萬人,當中增加的人口,會為本港帶來經濟增長動力,才能令本港過去有平均4.6%的增長。不過,根據統計處的推算,預期香港勞動人口由2014至2041年是「零增長」,但人口老化對經濟發展的掣肘,卻愈來愈嚴重。

跨國企業找地難不來港

「要克服這些難題,本港便需要大刀隆穧a增加人力供應,支撐未來經濟的增長,但另方面,不少市民已經覺得本港很擠迫,試問如何能吸引及容納更多人來港呢?所以政府會同時茪O增加本港土地的供應,釋放更多有潛力的土地,讓各行各業都有空間發展。」陳家強說,香港最大的問題,並非沒有生意,而是找土地非常困難。

過去有很多跨國企業,原本希望來港投資設點,但因為租不到寫字樓而擱置計劃,是相當可惜的事。他續說,「跨國企業在港不單找寫字樓困難,也難以安排員工的住宿,由於國際學校的數量不足,亦讓有關員工的子女難以來港讀書,最後使大量人才不願來港工作。除了跨國產業外,一些創新產業也需要一個成本低廉的地方去發展,偏偏香港騰不出這些地方,變相逼使這些具潛力的新型產業另覓他方發展,受影響的最終是本港。」

陳家強指出,新加坡在10年前已看到此問題,故努力地去找土地資源,包括填海、遷徙等,目前當地既有大量跨國企業,也有一些服務地方的小舖,有創意工業設點,亦有休閒的地方。但本港要騰出土地,面對的阻力肯定較大,這也是政府未來要努力解決的重點。

輸入外勞加快建屋速度

另外,人力的輸入也很重要,他稱,在保障本地人就業的前提下,部分的產業可能要輸入外地人力,這也是港人未來需要接受的。他舉例說:「建築業長期缺乏人手,主要是新入行的香港人愈來愈少,若在該行業輸入外地人力,有助縮短樓宇興建時間,加快解決市民居住問題,而成本也可減輕。」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碼頭業等工種,陳家強指,一些「有工沒人做」的行業,政府會加快研究落實輸入外勞,但強調大前提是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政府努力與業界溝通。

他總結說,香港社會不單要以大膽的方法,解決人力及土地短缺的困境,還要加大力度鼓勵創新,增加各行業的持續發展,否則連2.8%的平均增長預估也難以達到。

相關新聞
胡春華:珠三角率先小康 東西北振興崛起 (圖)
借鑑長三角 泛珠創共贏 (圖)
特首:訪滬兩日留半天商政改 (圖)
各界譴責:范國威援「反服貿」谷「佔中」 (圖)
港鐵日日差 票價年年加 (圖)
陳家強:釋土地吸人才 香港未來關鍵 (圖)
習訪法簽二千億大單 (圖)
國防部:有一線希望 定全力搜尋 (圖)
中國家屬醞釀跨國告馬航
立會:社會討論民調正常 稱干預學術無理 (圖)
魂斷異國60載 英雄遺骸今回家 (圖)
孫政才:重慶實現「穩中有進」 (圖)
京津冀一體化 保定打造「副中心」 (圖)
反服貿學生欲後日圍「總統府」 (圖)
歐美制裁分歧 普京變最大贏家 (圖)
餓死養女 卡塔爾華裔夫婦囚3年 (圖)
美反貪風暴 華裔參議員涉受賄走私軍火被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