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庶
18名學者聯署提出的「公民推薦」方案,實際上確保了反對派候選人可以「入閘」。這個方案的要害就是削弱提委會的權力,否定了均衡參與原則。然而,這樣一個方案,卻被「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否決了。
鄭宇碩說,七萬多個公民辛辛苦苦簽署了「聯合提名」,結果還需要提名委員會中的150名委員提名,萬一沒有委員提名,那就對不起七萬個公民了。他並批評,被推薦的候選人未必一定「入閘」,沒有反映「公民參與」, 違反了「真普聯」「公民提名」的原則,中央從未透過人大釋法否決「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因此現時應該切實向中央反映民意,努力爭取「公民提名」云云。
鄭宇碩的「真普聯」和「公民推薦」,其實是一個唱紅面,一個唱白面,反正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還沒有公布,所以不宜過早露出底牌,減少了自己手上的討價還價籌碼。這與李柱銘提出了按照提名委員會方式但確保反對派候選人「入閘」的方案,24小時內又作出否定,如出一轍,既表示了反對派有興趣談判,但是又不願意亮出底牌方案。這其實是「吊起來賣」的策略,並不是和18名學者的路線不一樣。
鄭宇碩的態度所隱含的意思是相當清楚的,反對派手裡還拿着「佔中」武器,必要時亮出來勒索中央。如果現在那麼快就進入討價還價階段,對政制的談判未必有利。激進勢力認為,無論怎樣,都要重視「佔中」的威懾作用,若反對派方案提出來,「佔中」的二仔底,就不值錢了。特別是美國副總統拜登高調會見李柱銘和陳方安生,其實就是支持「公民提名」方案和「佔中」,怎麼能夠這麼快就進入談具體方案?
「公民提名」其實就是挑戰基本法的方案,變成了「公民推薦」,至少表面上是遵守憲制和法律,如果確立了這一點,無形中承認了「公民提名」和「佔中」一點法律根據也沒有了。所以,激進勢力更不會認同「公民推薦」。
美國一手輸出美式民主,另一手則是輸出「顏色革命」,無論如何,美國干預香港內政的角色已經越來越明顯了。鄭宇碩怎會不心領神會,擺出強硬的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