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謝孟謙)德勤昨回顧本地新股集資情況之餘,又指出內地交易所集資額緊隨香港,在本年首季錄得48宗新股發行,共集資335億元(人民幣,下同),折合約419.2億港元。當中有42間企業選擇在深圳新上市,使其集資額全球排名第五,而上海則排第九,兩交易所力追香港。
自中國證監會去年12月宣布重啟新股發行,內地於本年1月17日正式告別一年餘的「冰凍期」,重新上路。今年首季,內地新股集資額比較同期2012年微跌4.8%,顯示內地市場正重拾步伐。48家新上市企業當中,主板與中小企/創業板成五五比,一半到上海主板上市,而其餘一半則分別在深圳中小企業板及創業板掛牌,反映新股規模大小各有,未見傾向大型國企。集資額較為矚目者,有陝西煤業與海天味業,分別籌得40億元及38億元。
本季IPO料35至50宗
該行指,現時通過發審會審查的上市企業達27間,當中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佔10宗,而傳統與高端製造業亦達9宗。其相信,來自製造、科技、傳媒及電訊與消費業企業的中小型項目,將繼續帶動A股IPO市場。考慮到發審會將於本月重啟新股發行,預計第二季將有35至50個IPO項目。
而按照監管機構在2015年實行註冊制的安排,該行料現時655間排隊上市的在審企業,可於兩年內逐步消化。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中國A股華北區主管合夥人資本市場合夥人童傳江表示,A股IPO市場於新規例下重新啟動。其間,雖有投資者質疑老股轉讓的規模、最大型IPO專案亦縮減發行規模、以及網上及網下申購比例等問題,但他相信,有關當局持續致力於改善相關規定,可使內地IPO市場受惠於更健康的發展。
全年集資或2127億
他續指,內地IPO市場前景將會繼續飽受多個因素影響而充滿挑戰,包括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市場流動性緊絀和股市表現失色。儘管如此,鑒於中國政府致力於改革金融體制及新股發行審核制度,德勤維持原來的預測,2014年全年將有大約200至230家企業可以完成發行,集資額達到約1,500至1,700億元,折合約1,877億至2,127億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