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靜思生死的聖方濟各。 江鑫嫻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意大利10餘件文博機構聯合參與的《羅馬與巴洛克藝術》上月29日登陸中國國家博物館,向中國觀眾介紹活躍於十七世紀羅馬的多元化藝術。據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介紹,是次展覽所有展品均是首次在中國展出。展覽將持續至2015年2月,其間,2014年7月底進行一次展品更換,卡拉齊的《青年男子肖像》、卡拉瓦喬的《施洗約翰》、貝尼尼的《救世主半身像》將於7月底展出。意方還將舉行徵文比賽,頭等獎的獎勵將是一張飛往西西里島的機票。
黃振春表示,為了展現十七世紀羅馬的整體藝術風貌特別是羅馬巴洛克藝術的獨特魅力,中意雙方歷時一年多精心策劃了「羅馬與巴洛克藝術」這一主題展覽。此次展覽彙集了50件(套)十七世紀意大利的繪畫、雕塑和工藝品。全部展品精選自羅馬威尼斯宮國立博物館、科西尼宮國立古代藝術館、巴貝里尼宮國立古代藝術館、基吉宮巴洛克博物館、斯巴達美術館等10餘家意大利著名博物館、藝術館和相關收藏機構,包括卡拉齊、卡拉瓦喬、貝尼尼、科爾托納、阿爾加迪、普桑、安德烈亞.薩基、弗朗西斯科.科扎、喬萬.巴蒂斯塔.高利、賈欽托.布蘭迪等20餘名活躍在十七世紀羅馬藝術舞台上的藝術大師和著名藝術家的藝術精品,涵蓋了以巴洛克為主體的多種藝術風格。
展覽以十七世紀羅馬藝術史的發展脈絡為主線,劃分為走向巴洛克及其自然主義的表現、巴洛克雕塑和巴洛克繪畫三個部分,重點介紹和展示羅馬巴洛克藝術,同時兼顧同時期的其他藝術風格,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幅十七世紀的羅馬藝術全景畫卷。
展覽將呈現十七世紀羅馬藝術新篇中兩位關鍵人物卡拉齊和卡拉瓦喬的藝術傑作《青年男子肖像》和《施洗約翰》,作品分別珍藏於羅馬科西尼宮國立古代藝術館和斯巴達美術館。
在展覽第一部分同時還展出了與卡拉齊、卡拉瓦喬兩位大師的藝術風格密切相關的其他藝術名家的作品,包括喬萬尼.蘭弗朗科的《聖彼得為獄中的聖阿加塔治療》、阿特米西亞.簡蒂萊斯基的《彈魯特琴的聖切奇莉亞》、尼古拉.普桑的《奧維德的凱旋》等多幅藝術名作,旨在展示十七世紀羅馬多元化的繪畫藝術風格,介紹巴洛克繪畫藝術興起和發展的過程。
在這些藝術名作中,簡蒂萊斯基的布面油畫《彈魯特琴的聖切奇莉亞》特別值得關注,這是此次展覽中唯一的一幅女性畫家的作品。簡蒂萊斯基是十七世紀意大利極有天賦的女藝術家。展出的這件作品除了背後若隱若現的風琴外,畫面背景中的一切都藏匿在暗影之中,凸顯了彈魯特琴的聖切契莉亞的形象,彷彿她正在進行一場與上帝間的對話,寧靜祥和。畫面中豐腴身形的美人、奢華的服飾和明淨的光線彰顯了自然主義風格的表現力度。
展覽的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巴洛克藝術大師貝尼尼及同時代其他著名藝術家的巴洛克雕塑作品。十七世紀,與之前最受歡迎和普及面最廣的繪畫藝術相比,雕塑在羅馬藝術中佔據了上風,並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
在展覽的第二部分,一套美輪美奐的工藝品是此次展覽的又一個重要看點,這也是此次展覽中唯一的一件套工藝品。這件製作於1699年的《三座經文碑》共計3件,現存於羅馬阿根廷耶穌至聖聖名堂。這件巴洛克風格的工藝品在表現手法上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而工藝材料的甄選也鑄就了作品的成功,這是十七世紀晚期最昂貴並有着很高知名度的工藝品之一。
展覽的第三部分薈萃了一組數量可觀的巴洛克繪畫作品。十七世紀,巴洛克繪畫是最具代表性的繪畫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