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為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在韓國,餐廳向客人提供的都是沉甸甸的鐵筷子。
戴永夏
如果僅為了觀光旅遊,韓國恐非最佳選擇。那裡既無世界聞名的自然風光,也缺乏享譽千古的名勝古跡。那裡的山,遠不及我們的「五嶽」雄奇壯觀;那裡的河,即使是最大的漢江,也沒有長江、黃河那樣氣勢豪邁,氣象萬千。
至於韓國的故宮,不管其建築規模還是豪華程度,都難與北京故宮媲美。除此而外,很難再找出特色景觀去吸引人的眼球。
如此說來,是不是韓國就沒有能讓人感興趣的東西?當然不是。儘管我們在韓國逗留的時間不長,去的地方也不多(主要是首爾和濟州島兩地),但所到之處的所見所聞,許多都令我們印象深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那天傍晚,我們一行十幾人在濟州島機場下了飛機,在步出機場、準備橫穿過一條小馬路時,見到正在行駛的汽車一輛接一輛地在我們面前停了下來,給我們讓路。我們按照國內「人讓車」的習慣,規規矩矩地立在路邊,示意汽車先行。司機見我們不走,才緩緩地驅動車子,行駛起來。每輛車經過我們身邊時,司機都很友善地從車窗裡向我們敬禮。這種事我們在國內從未遇到過,開始還以為是個別現象,但在以後的幾天裡,我們所到之地所見之司機,均以這種禮讓方式對待我們。不管是開車的還是行人,多數都能禮讓為先,把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當成一種習慣。
在首爾,儘管馬路上汽車多如過江之鯽,也很少見到交警的影子,但那滾滾車流井然有序,一遇紅黃燈便戛然而停,搶佔行車道、闖紅黃燈的現象幾不可見。汽車拐彎或在小路上行駛時,見了行人主動避讓。另一方面,行人也很守規矩,橫過馬路時無一例外地等在斑馬線一側,直到綠燈亮起才有序地沿斑馬線迅速通過。這種良好的交通秩序,不但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而且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們較高的文化素養。
我們住進賓館後,也遇到了在國內少見的「奇怪」現象:雖說是三星級賓館,但衛生間裡只備香皂,不備洗髮液。到餐廳吃飯,用的都是沉甸甸的鐵筷子。開始我們有些納悶:諒這設施比較齊全的賓館,不至於連洗髮液、木筷子都買不起吧?後來從導遊那裡得知,在韓國,人們都不用洗髮液,以減少化學藥品對環境的污染;都不用也不生產木筷子,以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導遊還十分謙虛又略帶嘲諷地說:「我們國家小,資源少,浪費不起啊!哪像你們國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有充足的浪費資本...。」聽了導遊的話,我感到既敬佩,又慚愧。敬佩的是韓國人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慚愧的是我們在這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就森林覆蓋率而言,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有18.21%,居世界第130位。而我們的鄰國韓國、日本都達到64%以上。儘管如此,二者在木材資源的利用上卻適成反比。例如,韓日等國惜木如金,國內所需木材的97%都靠進口。而我們在木材利用上卻大手大腳,浪費嚴重,不但木材的使用面廣,利用率低,而且木筷、木包裝箱等大量一次性包裝物充斥市場。僅包裝一項,我國每年浪費的木材就達80萬立方米。有件事說來更令人心痛:日本使用的木筷97%都從國外進口,而其中99%來自中國。僅此一項,我國一年就向日本出口246億雙木筷,這相當於每年伐掉我們250萬棵樹,毀掉我們數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顯然,我們的浪費「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犧牲子孫後代的利益為沉重代價的。跟韓國人珍惜森林資源、視環保如生命的生態觀相比,我們怎能不感到汗顏?
在韓國的許多領域,一些普通民眾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民族意識,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韓國街道上跑的汽車,基本上都是本國造的,很難見到進口車--尤其是日本車。據說日產車的車主一般不敢將車開出來,否則會遇到種種麻煩:沒油時一些加油站不給加油,停車時許多停車場禁止停放,有時輪胎還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扎破。更有甚者,開日本車的車主有時會無端地遭人打罵、污辱......對一些韓國人盲目排外的做法,我們自然不敢苟同。但從中折射出不忘侵略歷史、維護民族尊嚴的愛國情結,卻也值得稱道。
韓國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結,還表現在許多公共場所張貼的「身土不二」標語上。所謂「身土不二」,就是說在自己的祖國和民族所在地,絕不能幹一些有損國家和民族利益或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與這塊土地密不可分,只有使用這塊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才是最適宜的。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指導下,韓國人認為只有本土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因此,儘管本國的牛肉比進口牛肉貴兩三倍,但是大多數韓國人還是願買本國牛肉。至於汽車、電子等產品,韓國人也更喜歡「國貨」,而排斥「洋貨」。這也是為什麼韓國此類產業相對發達,而外國產品難以佔領韓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短短幾天的韓國旅遊,受益匪淺,也發人深思。聯想到我們一些年輕同胞,對民族曾經遭受的侵略和苦難缺乏應有的記憶,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祖國的熱愛也缺少一定的深度。倒是「洋貨」「洋味」的巨大誘惑,常常弱化着他們的愛國意識,淡化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因此,在加強愛國主義和素質教育的同時,借鑒一下韓國這面「活鏡子」,從中找找差距,學學優點,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