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俄二戰老兵向嘎麗婭雕像獻花。
面朝着綏芬河通往俄羅斯的鐵路大橋,背倚着寧靜的小河,在綏芬河和平廣場上,翩然矗立着一位美麗姑娘的雕像,她微笑着揮動手中的頭巾,目光眺向遠方,腳下岩峰中噴湧的火焰煉成了一對堅毅的翅膀。她就是為了綏芬河解放而犧牲的17歲中俄混血少女嘎麗婭。
1948年8月11日,作為蘇聯紅軍軍使翻譯的嘎麗婭,在赴綏芬河天長山要塞勸降侵華日軍、解救平民時被日軍殺害。紀念碑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設計,2009年10月8日落成。紀念碑高12.08米,花崗岩基座造型象徵山城和要塞,青銅主體重達4噸。
俄羅斯總統普京專門為其建造致信、題詞:「中俄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並指派駐華全權大使拉佐夫專程到綏芬河送交。題詞位於基座側面,這也是世界唯一有外國元首致信、題詞的城市紀念碑。
俄二戰老兵紀念碑獻花
日前,俄羅斯波格拉尼奇內區的二戰老兵一行45人赴綏芬河,向嘎麗婭紀念碑獻花,以此表達對這位在二戰中為了和平而獻出年輕生命的中俄混血姑娘的敬仰之情,同時緬懷在戰爭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們。
昔日驍勇善戰的老兵們如今已滿頭銀髮,他們手捧花籃或鮮花,面色凝重,在碑前佇立良久,思緒彷彿被再一次牽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希望人們牢記戰爭歷史,珍視今天的和平與中俄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