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此前發行量極大,目前利率不高,由於貨幣配置效率十分低下,失去貨幣滋潤的企業已處於深度緊縮狀態。上市公司最能說明問題,A股上市公司理論上是中國企業經營業績最好的群體,近幾年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2010年負債率較2009年出現上升的公司佔比為45.65%;2011年較2010年上升的佔比為49.21%;2012年佔比為55.45%。剔除銀行券商等金融類型企業後,2,170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2012年為59.95%,2011年則為59.11%。鋼鐵行業就是例證。2012年末,上市鋼鐵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同比微增了1.44%,44家上市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0.35%,完全看不出風險。到今年2月初,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會員企業負債率高達70%左右。實際狀況更糟糕,由於行業長期處於下行周期、產能過剩嚴重,鐵礦石、鋼材貿易融資風險大爆發,福建等地的鋼貿企業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塌,鋼鐵行業出現全行業虧損,今年一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虧損面達到45.45%,同比增加14.77個百分點。不少鋼鐵企業現金流斷流指日可待,全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負債率高 岌岌可危
一旦某行業賬面負債率超過70%,同時伴隨着庫存量大幅上升、現金流惡化,就意味着該行業岌岌可危,無論盈利如何漂亮都沒用。此前李寧等國產服裝品牌無不經歷了上述典型症狀,不得不縮減門面節省成本勵志圖新。以往央行大量發行基礎貨幣,填補的是企業債務窟窿,保持資產價格穩定甚至上升,維持企業朝不保夕的資產負債表。一旦央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社會融資成本驟然上升,企業資產品價格下跌,負債率高企,企業現金流斷裂、銀行壞賬率上升的壞消息此起彼伏。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所以縱使房價下跌50%,不良貸款率不過將達到6.6%,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考慮到中國房貸只佔總體貸款的20%,居民戶對房屋的剛性需求,通常以家族之力購房,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棄房。和中國一樣,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多數來自於國內資本市場融資,家庭槓桿比率因為購置地產首付款比例40%較高而相對偏低。銀行佔據金融市場主導,抵押品均來自於不動產。在房價下跌50%以後,使用房地產融資的企業融資能力大幅下滑,企業投資減少,日本經濟一蹶不振。■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