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當年的藝術貨櫃計劃只對外開放兩個周末,但也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觀賞。
藝術與生活有何關係?在五月芸芸藝術展中,城市的藝術氣氛一下子熱熾起來,但說到底都是小圈子裡的人興奮,公眾參與度則有待加強。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若即若離,早於六年前,一群藝術家已就相關話題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公共藝術創作,他們利用貨櫃公司捐出的三十多個空貨櫃策劃了「藝術貨櫃計劃」(Art Container Project),在空貨櫃上面創作、繪畫,完成後開放予公眾參觀,貨櫃亦隨之開展其「旅程」,散落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展出場地正正是今日舉辦西九大戲棚、自由野的西九海濱長廊,算是第一個利用此地舉辦公共藝術活動的組織。
今天,貨櫃回來了,是時候回溯這些年的公共藝術歷程。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藝術貨櫃計劃由鄧凝姿召集,以「純粹獨立藝術家群」(Mere Independent Artist,簡稱MIA)的名義主辦,並邀請38個藝術家為37個空貨櫃換上「新衣」,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藝術家,如林東鵬、何兆基、甘志強、智海、又一山人等,以形式、空間、參與人數來說,都很強大,而參觀人數也不能小覷。「2008年,西九是比較冷門的地方,那時又曬又熱,但當時人流不錯,觀眾也以悠閒的心情來看,畢竟當時很少有這種大規模的展覽場地。」鄧凝姿笑說。可惜的是,當時開放予公眾的時間只有兩個周末,很多人來不及欣賞。
隨茬f櫃出海,流向世界各地,藝術貨櫃計劃的第一階段已經完成。之後,主辦方以「美麗旅程.美麗世界」為題,以網絡追貨櫃,光影作坊亦同步紀錄貨櫃的腳印,同時MIA亦與不同的團體合作,跟進藝術貨櫃及其所帶來的影響。六年過去,計劃邁入最終階段,飄洋過海的貨櫃回來了,主辦方策劃了兩個展覽,分別為文獻展及藝術展,配合「何去?尋找香港藝術發展的角度」論壇,為這段美麗的貨櫃旅程畫上句號。
反思藝術與社區
在有限的資源下,藝術貨櫃計劃的成功除了有效推廣本地藝術外,亦彰顯了民間組織的視野與組織能力。MIA是一個自資的純藝術團體,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亞洲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捐出的貨櫃,鄧凝姿說,「我們當時聯絡很多藝術家,攝影、雕塑、繪畫、裝置、漫畫各種媒介都有,有些人沒有時間去做,最後大家花了一個多星期去準備,我們甚至找人拍攝、紀錄整個過程。」在開放予公眾的兩個周末,他們又聯繫了學校,找來中小學生擔任藝術大使,負責導賞、講解。在整個籌備的過程中,幾乎完全由藝術家一手一腳做起,包括申請場地、找贊助等。政府只是隔岸觀火?「也不能這樣說,政府也提供了場地,如果沒有民政事務局出來說:我支持,地政署也不會批地給我們做。」鄧凝姿解釋,「香港沒試過搞這些,政府未必夠膽俾資源去做,有心想發展的人很難做下去。」
完全down to the earth,這也是視藝界眾人「難得齊心、難得團結」的一次合作,也促使大家思考藝術與觀眾的關係。「藝術家與觀眾的身份應該對等,計劃有效地告訴大家,可以一起參與,一起將民間技術推向藝術領域。」另一召集人鄧凝梅不無感歎。
之前,相信沒有人會將貨櫃與藝術並排放置,而這次偶然性的結合也讓人正視貨櫃這個行業。曾經貨櫃業是本地非常重要的行業,上年爆出的碼頭工潮事件卻正正顯示了行業後勁不繼,慢慢式微的狀態。當初之所以會做這個計劃,鄧凝姿也是考慮到貨櫃業的發展狀況,除了向大家展示本地藝術力量的同時,也是一個契機讓大家反思、回應貨櫃這個本地人絕不陌生的行業的前景。
誓建在地貨櫃空間
鄧凝梅笑言:「貨櫃去到印度,有人見到覺得很漂亮,問可否用來做成屋子,但也有人覺得它們很奇怪,問是否需要幫手『刷返白佢』。」如今貨櫃回到香港,我們也不禁要問,未來可以再做些甚麼?藝術又應該如何、以甚麼方式連結生活?
「藝術貨櫃計劃是社區藝術的起點,以往藝術活動都受資助限制,往往要符合申請要求才能做,這個計劃反倒因為自發性發起的關係,有更多可能性。」鄧凝姿續說,藝術家透過藝術貨櫃計劃回應社會問題,「2008年的時候,這是一個概念很新的創作,因為很少社會組織願意處理藝術問題,往往將之精英化,我們則嘗試將藝術拉返入群眾裡頭。」確實,政府從2010年開始推廣公共藝術,舉辦「藝綻公園」、「藝聚政府大樓」等項目,西九文化區也是從2012年才開始舉辦「西九大戲棚」、「自由野」等活動。「藝術不只屬於藝術家,藝術應該聯繫社會各個層面,以前大家總覺得藝術家不食人間煙火,但我們在做這個計劃時面對很多現實問題,要與很多人磨合。」
當計劃來到最後階段,除了展覽、講座,一眾藝術家最希望這些貨櫃能夠被永久保存。「其實一年前,起動九龍東計劃方面曾向MIA表示想搞貨櫃展覽,但由於放置貨櫃需要很大的空間,放置的時間又只有半年,考慮到成本,只能放棄。」言語間,鄧凝姿不無遺憾。
「即使只能放五個貨櫃也好,我們可以把它打造成有功能的藝術空間,利用貨櫃的空間做博物館、畫廊、工作室,收藏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就像一個在地故事館,這是我們的夢想。」其實在未有M+前,這個率先在西九搞起的貨櫃計劃,或許不夠蔚芊B鴨仔勁,卻已經是一個「Pre-museum」,讓公眾一窺不涉商業元素、完全自發、純粹的藝術景觀。
「總有一天我們會做出來。」鄧凝姿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