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辛亥革命展覽中的「東洋」


放大圖片

■孫中山與日本友人

有關辛亥革命這一歷史題材的展覽層出不窮,這其中,「東洋」因素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不少展品直接或間接點出了當年的這場中國共和革命與東鄰日本之間的某種關聯。回眸這些展覽中的日本元素,則能夠對晚清中國的時局、後來歷史發展的脈絡甚至如何促進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持續深入,都有着較大的意義。畢竟,歷史往往不能夠定格在某一個時代中。■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東洋的概念,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方位。在救亡和啓蒙合一的晚清中國,此二者往往代表着東洋概念的實在化、具體化。一方面,大量的留學生前往日本,試圖從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中尋找到適合中國自強的經驗;同時,日本不少的民間友人也積極參與了協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故而,這種雙向互動構成了辛亥革命時代的兩國民間交往。這些歷史事實,在不少展覽或展品中,是有着清晰反映的,也成為了時代的見證。

師法東洋的革命軍

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特徵,便是以留學生為主的革命軍,不少曾經有過在日本留學的經歷。隨着清末甲午戰爭的戰敗,清國留學生心中的尊嚴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而隨着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取得勝利,當時的留學生們更是認為,要想拯救國家免於外患和內部專制的威脅,則必須學習日本,將中國改造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化國家。有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參加清末改革,有的則索性參加了反對清政府的革命。

不能不提到的是黃花崗起義。這次起義的幾位主要留學生骨幹林覺民等,都曾經留學過日本。當他們被清廷殺害、或有些被鎖拿逮捕之後,日本方面尤其是學界,發現革命軍中多數是留日學生,故而早稻田大學降下了半旗,為這些清國留學生默哀。

多元化的歷史樣態

深圳鹽田的庚子首義紀念園區中,山田良政的騎馬雕像巍然矗立。山田良政於惠州起義中犧牲,成為外國為中國共和革命獻身第一人。孫中山為其親筆題寫的悼詞,更是充滿了深切的緬懷與悲傷。

此外,孫中山與日本友人的友誼,也是一段值得銘記的佳話。澳門孫中山紀念館中,他與日本民間革命志士的合影照,也成為見證歷史關鍵時刻的有力佐證。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梅屋莊吉。澳門孫中山紀念館、中山大學等地點的孫文雕像,便是梅屋莊吉個人出資建造然後捐贈給中國。如今,在廣州黃埔軍校陳列館,已經將梅屋莊吉與孫文的革命友誼故事,列為常展,供民眾參觀。

與民間友人以真誠持續參加中國的革命事業相比,當時的日本政府在這一問題的態度上,顯得較為複雜,甚至曾接受清政府的要求驅逐過孫中山。而山田良政的犧牲,其實便與日本政府不支持惠州起義有着很大關聯。而日本新聞界,看待中國革命的視角也不盡一樣。例如,有些新聞媒體便將清國的革命運動看作是動亂,或許是為了新聞工作的需要,他們為此還標注出了地圖,從而使得觀察中國事態的視角更為直接和多元。這也說明,當時在日本,各階層、各種力量,都在以不同方式注視着中國內部的各種情形。

歷史迴響與啟示

中國的辛亥革命,與日本有着極大的關聯。當年日本民間友人對中國革命的幫助,成為了傳遞兩國民間友愛與情感的最為真實的寫照。支援中國革命的諸多日本友人及其後代,後來為了中日避免戰端以及戰後實現邦交、世代友好,均作出過巨大和積極的貢獻。這一點,已經為歷史和兩國民眾所銘記。

如今,就單純從歷史角度而言,辛亥革命已經成為了一百多年前的一個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歷史事件。這種影響,在國別關係的概念中,在文化思想的範疇中,則與東鄰日本的關係,顯得極為重要。辛亥革命時代,不少中國與日本民間友人所持有的興亞、亞洲主義思想,在後來的日本軍部法西斯掌權時期,成為了擴大和侵略中國的理論武器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不能不看作是歷史上一種巨大的異化和悲劇。故而,在辛亥革命的歷史回眸中,在甲午戰爭120載的情境下,如何於是文化領域持續推動中日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如何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將是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相關新聞
辛亥革命展覽中的「東洋」 (2014-05-21) (圖)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 打開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窗口 (2014-05-21) (圖)
香港作聯名家匯聚 分享華文文學傳播力量 (2014-05-21) (圖)
湯姆遜鏡頭下的「晚清碎影」 (2014-05-17) (圖)
走東走西:馬克思主義復甦? (2014-05-17) (圖)
走東走西:M+獲匿名捐贈 (2014-05-17) (圖)
走東走西:白先勇談昆曲 (2014-05-17) (圖)
高迪建築之思-凝神在哥特與巴洛克之外的自然設計 (2014-05-14) (圖)
嚴介和痛心文化蒼白 推動全球研討《新論語》 (2014-05-14) (圖)
好去處:通過攝影釋放淚水 找回笑容 (2014-05-14) (圖)
中法詩歌節北大舉行 兩國詩人同台飆詩 (2014-05-14) (圖)
《小王子》展覽 向安東尼致敬 (2014-05-10) (圖)
周作人信札將亮相拍場 有望結集出版 (2014-05-10) (圖)
朵日納文學獎大獎揭曉 長篇小說《滿巴扎倉》獲獎 (2014-05-10)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去世 (2014-05-10)
走東走西:幼童企業家訓練營 (2014-05-10) (圖)
佛教藝雕 帶來歡欣與祝福 (2014-05-07) (圖)
話劇上電視 演員須是「人來瘋」 (2014-05-07) (圖)
巴士流動劇場《我嬤嬤呢?》駛入社區 (2014-05-07) (圖)
群眾文藝在「百姓大舞台」綻放 (2014-05-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