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當地婦女在清洗紅寶石粗料。記者董曉楠 翻拍
緬甸抹谷(Mogok)是彩色寶石最為著名和最重要的產地。在第二屆中國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上,產自緬甸抹谷重1700克拉的「抹谷之王」首次大規模對外公展,在世界著名礦物寶石收藏家、緬甸「抹谷之王」所有者費德里科·巴洛克(Federico Barlocher)眼裡,緬甸抹谷神秘、傳奇,是紅寶石的天堂。■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董曉楠
隨着多年來人們對「尋寶」投注熱情,自2000年之後,抹谷容易開採的寶石幾乎殆盡。經歷封山10年時間,直到去年抹谷才重新開放。如今剩下的便是位置偏遠、開採難度更大的礦區,給這些礦區供電、從地底運送粗料的成本增加,加大了抹谷紅寶石開採的困難。
驚險採掘
「外人很難想像紅寶石的發現過程是多麼艱難。」巴洛克告訴記者,他曾經到過一個叫做凱拓維(音譯)的礦井,採寶區在一個地下400多米的地方。那裡大約有500多名礦工實行兩班制,24小時不間歇地工作。
這片礦區的面積很大,礦井口是用木柱加固的棚架。從地面到礦井底部幾乎是垂直的,整個通路用簡陋的木架支起,上下都要依靠一條左右並無扶欄的木梯,稍有不慎,礦工可能面臨粉身碎骨的危險。在礦井底部的作業區,光線愈發昏暗。在這裡,礦工要先用炸藥炸開石壁,再一錘一錘地敲打碎開礦石,在其中尋找紅寶石的蹤影。
「整個過程很危險,上下木梯都是懸空的,走起來腿都在抖。礦工用炸藥爆炸作業的地方,距離人不過五米。這樣驚險的爆炸場面讓我受到巨大震撼。」巴洛克這樣形容。
惡劣的開採條件還只是一方面,此外,大概有九成礦井並不能採到紅寶石,這讓開礦成為資金風險非常高的行業。因此,礦井採得的紅寶石並不是單獨出售。「他們要求你必須打包買下整個礦井採到的紅寶石,而且不能挑選。」這些因素,都推高了紅寶石的市場價格。
專家:抹谷紅寶價格未到高點
近年來隨「彩寶熱」的出現,彩色寶石尤其是頂級品種,日漸成為人們投資、裝飾和收藏的熱點。據了解,當前市場上常見的紅寶石主要來自三種類型的礦區。經典的大理岩型紅寶石礦區如緬甸的抹谷,與玄武岩有關的紅寶石礦區如泰國與柬埔寨的邊界地區,還有新的與角閃岩有關的紅寶石礦區如莫桑比克。
儘管紅寶石的紅色都是由鉻元素所致,但鐵元素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產地紅寶石各自的魅力。「鴿血紅」曾被指是緬甸紅寶石的專屬,且僅指產自抹谷礦區的寶石。緬甸當地還有一種「牛血紅」,「牛血紅」因鐵含量較高而顏色較深,螢光也比「鴿血紅」弱。
第二屆國際礦博會組委會組展負責人高雲富告訴記者,緬甸紅寶石顏色純正,色澤鮮艷,飽和度濃烈。「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一定最紅」。紅寶石收藏的標準與一般評價寶石的標準差不多,主要有顏色、雜質、克拉和切工。在紅寶石色澤方面,原則上紅寶石顏色越接近理想的光譜色,其質量就越高。反之,如果紅寶石的附色所佔比例越大,顏色就越不純,價值也較低。他提醒投資者,所有的頂級珠寶都需要有專業機構的權威鑒定證書,而且紅寶石的產地也很重要。抹谷的頂級「鴿血紅」價格曾一度比其他產地的高出3倍以上。
地質學家、香港寶石學協會秘書長廖尚宜告訴記者,就他去年到訪抹谷的經歷來看,重新開放的抹谷紅寶石產量與以往比相差不大,但因轉為地下開採難度變大。在位於最好的紅寶石出產地段的凱托(音譯)礦區,其中一個礦每年出產紅寶石約1萬克拉,僅有幾百克拉是最優質的紅寶石。稀缺性讓紅寶石的價值呈上漲趨勢。高雲富亦表示,緬甸紅寶石還在升值過程中,當前的市場價格遠未到高點。在全球範圍看,目前緬甸紅寶石藏家還是以歐美為主。中國、印度、巴西近年紅寶石的需求量增長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