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賜添十分支持計劃着眼於培養科技人才的角度,但建議增潤課程可融入常規課程中。 資料圖片
每周上堂3句鐘 校長倡融入常規課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有見本港對IT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殷切,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推行「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及早在中學培育「IT尖子」。最新的政府文件顯示,計劃將於2015/16學年至2022/23學年推行,當中將挑選8所學校,於中二至中六級各選出一班學生,每星期上2小時至3小時的增潤課程,另外每年用最多150萬元資助其他學校舉辦30個相關活動。有中學校長表示十分支持計劃着眼於培育科技人才的角度,但認為若要安排額外課程有一定難度,建議融入常規課程亦是可行方案。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昨日向立法會遞交文件,指現時社會對IT人才的需求龐大,每年需要約4,700名相關大專生投入市場,並詳細講解計劃細節,包括增潤課程及增潤活動。
在增潤課程方面,當局計劃選出5所至8所學校,在中二至中六每級的其中一班開設「資訊科技班」。文件指,與該班的學生在接受常規課程之餘,每星期額外接受2至3小時「更有系統的資訊科技進階課程訓練」,並參與專業體驗活動及專題項目學習。
8所學校的挑選準則,則會依據學校與或籌備資訊科技活動的經驗與往績、該校學生相關科目的公開試成績等因素的甄選,亦歡迎全港中學就此提出意見。
政府望參與學生考取認可證書
有關課程內容將由8所中學、大專院校、專業團體和企業共同編訂,並由專業資訊科技科教師領導。政府期望大部分參與課程的學生可考取業界認可的證書,例如Java程式編寫、Cisco認證網絡工程師等,讓他們既可保持優勢於大專繼續進修,亦可選擇於中學畢業後即時投身業界工作。
每年資助其他校辦30增潤活動
同時,文件指出,希望每年可資助其他中學進行不超過30項學界資訊科技增潤活動,例如編程工作坊、黑客馬拉松等,每個活動可獲資助最多5萬元,以營造校園的資訊科技氛圍。
為推行上述計劃,政府亦成立督導委員作統籌和監察,並計劃申請7,500萬元。
培正:額外時間安排課節難
早年開始已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教育的培正中學,校長葉賜添對計劃十分認同。
他表示,過往中學的課程改革,改變了資訊科技科培訓科技人才的目標,減少學生對編程的認識,取而代之是增加了常用電腦程式的應用,對培養專業的資訊科技人才有很大衝擊,「要再改革課程有一定難度,現時由另一個部門推出這個計劃,亦算是一個突破。」
不過,葉賜添表示,要在額外時間安排課節,對學校而言有一定難度,「額外時間要不在平日課後,要不在就在星期六。一級一班,加起來有5班學生那麼多,一個老師很難一天由早到晚去做教學,只能『打散』相關課節到平日課後,但這個安排亦有點困難。」
他又指,該校向來有IT拔尖課程,在3班共4組學生中,選出表現最為突出的一組,將常規課程改成「特訓」,效果亦相當不俗,建議政府可加以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