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怎樣消除無聊


放大圖片

■ 讀書可以充實人生。 網上圖片

陳曉鳳

有人說,生活是一件美事;有人說,生活是個沉重的負擔。

感覺生活無味的人,多數並非因為物質的貧乏,工作的艱辛,而是不能享受空閒。常見有的人豐衣足食,有錢有閒,有車有房,卻表情木然,抱怨生活太煩悶。而有的人呢,住着小房子,做着小差事,日子緊緊巴巴,卻成天樂呵呵,好像天天在過節。

兩種人相比,前一種人的煩惱,就好像是「吃飽了撐的」。人的內心豐富,看生活就會五光十色,新意迭出;若是內心空空如也,看生活就可能像沙漠般乏味。

有位當小老闆的中年男士,剛有了點兒小錢,生意上就得過且過,天天靠抽煙、喝酒、打麻將賭博過日子。突然一天生了重病,醫生要他靜養,禁止他再抽煙和熬夜打麻將。男士立即悵然若失,他說:要是那樣,生活還不是跟監獄一樣嗎?!在他看來,生活的樂趣就是狂抽喝賭,沒有這樣的刺激,人就如同行屍走肉了。報紙上有專家說起長時間看電視對健康產生的種種弊端,有人看了質疑:要是不看電視,晚上幹什麼呢?人人說抗戰神劇胡編亂造,可要是一天不看這些粗製濫造的節目,又不知晚上幹啥好了。

我覺得,想要消除生活的無聊,其一要有健康的愛好,其次要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北京胡同裡有位行動不便的文化老人,因為高壽行動不便,只能長年居於狹窄陋室之中,難得出一趟門,他不但不以此為苦,反而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因為,他不但能終日飽嘗沉浸書海之樂,且對生活時時有豐富感受。從一滴水,一線陽光,一曲音樂中,都能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美好。相比之下,有人若自己宅在家中,又沒有上網,沒有去刷微博,心裡就會悶得要死。即使有錢一趟趟參加豪華旅遊團,也只能排解一時的空虛,回到家裡呆不了多久,就又會閒得難受悶得發慌。

前段時間讀宗白華的美學散文,看到他對人生的態度,很是欽佩。宗白華對青年開出的解救煩悶之方有三條:一,唯美的眼光;二,研究的態度;三,積極的工作。

宗白華認為,應該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無論是美好的,壯麗的,醜陋的,可惡的生活,都要把它當成藝術品去看待,去觀察。這樣,你的小己悲樂煩悶便停止了,心裡就會得到一種安慰,一種寧靜,一種精神的快樂。人要學會把生活當成藝術品經營,讓它豐富,有條理,有意義。比如歌德的人生,就比他的詩還更有藝術價值。宗白華開出的,實在是個醫治無聊煩悶的治方。細想想,實際上多數當時令人非常沮喪的事情,只要決心不糾纏於它,過段時間再去看它,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人生本來就一半是悲劇,一半是喜劇。

什麼叫研究的態度呢?宗白華說,就是遇到煩惱的事,能夠超出利害關係,跳出感情糾葛,來分析事情的因果。如果你像科學家研究自然現象一樣,去研究你遇到的事情,就會冷靜地處理遇到的挫折,而會超脫於瑣碎的痛苦之上,在精神上成長起來。

宗白華對付煩悶的第三招,就是要積極地工作。很多煩悶,都是沒事兒找事兒閒出來的,無論為謀生還是排遣寂寞,為自己找一份穩定的事情來做,精神也就有了歸宿。我想,無論是為家庭還是為社會服務,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只要認認真真地去做,付出心血和真誠,都有着醫治無聊病的神奇效果。

一般的情況下,對當代人來說,無論主動與被動,有事情做時還比較容易對付,最難對付的是沒事兒的獨處的時光。我覺得,一個人獨處能過得好,才是真本事。

宗白華對待獨處的辦法是,用藝術的、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善於從觀察中吸取精神養料,獨來獨往,恰恰最能其樂無窮。

有一個黃昏,宗白華閒來無事,便走到大街上隨意漫步。從一個小門臉中,他望見一位鐵匠正在打鐵,便駐足觀看。他看到在黑色的背景之下, 鐵塊紅通通的,紅色的光芒映襯着鐵匠那強健的肌肉,顯示着力量之美。他不由讚歎:此景真像一幅荷蘭畫稿。由此,他又想到人生最好的生活,就是要勞動,從勞動中得到健全的樂趣,實現自己的價值。由人生問題,他又聯想到了社會問題,想到生物學的生存競爭,想到了叔本華關於生存意志的人生觀以及宇宙觀。黃昏片刻一個打鐵的場景,引起宗白華聯想翩翩,讓他心中充滿了思想的快樂。

是積極而活躍的精神,以及廣博的知識,才讓他過得如此充實。宗白華寫這組美學隨筆的時間,還是在近百年前的1920年。那時的物質生活與信息傳播手段遠遠不如現在,別說智能手機、微博這樣熱熱鬧鬧的大眾娛樂工具,連個人電腦都沒有,可他一介清貧書生,竟比當代很多被電子娛樂產品「全付武裝」的年輕人還過得充實。看來,精神生活的質量,更多取決於人的主觀感受能力,與高科技產品的普及沒有必然聯繫。

比愛上網的人,愛讀書的人更不容易無聊。上網的結果,往往是更加浮躁,而讀書之後,卻每每是充實而寧靜的。每當在圖書館看到埋頭閱讀的人們,我就會想,無論網絡如何發達,電子信息傳播手段多麼先進,紙質書大概是永遠也不會消亡的。手撫摸紙質書的美妙感覺,是電子閱讀不能輕易取代的。那些被吸引到書店與圖書館的人們,無論貧富,都站在一個把握自己生活的制高點上。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多的人生享受。

不讓電視、電腦、智能手機掌控自己的時間,學習宗白華先生從藝術及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對消除無聊大概有所幫助。不愁吃穿的時代,需要多多關注的,恰是我們的精神生活。

相關新聞
百家廊:怎樣消除無聊 (2014-06-06) (圖)
琴台客聚:且談修養 (2014-06-06)
翠袖乾坤:感通之情 (2014-06-06)
古今談 :屈原悲哀後世作總結 (2014-06-06)
方寸不亂:手機無助健腦 (2014-06-06)
演藝蝶影:缺失男人大全 (2014-06-06)
此山中:發展年代民間早餐難求 (2014-06-06)
百家廊:笨拙的勞動 (2014-06-05) (圖)
琴台客聚:請放下歧視! (2014-06-05)
翠袖乾坤:這樣一個偶像 (2014-06-05)
海闊天空:建築創造美好生活 (2014-06-05)
七嘴八舌:偏激行為殺傷力大 (2014-06-05)
隨想國:粉絲 (2014-06-05)
獨家風景:緣分這道橋 (2014-06-05)
百家廊:石鱗也多情 (2014-06-04) (圖)
琴台客聚:百果樹紅磚屋 (2014-06-04) (圖)
翠袖乾坤:李心潔,加油! (2014-06-04)
天言知玄:培育神童 (2014-06-04)
生活語絲:渡邊淳一《失樂園》 (2014-06-04)
隨想國:偶然與必然 (2014-06-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