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走入不可思議的奇境,與你的摯愛一起創造屬於你們的甜蜜回憶。
睡夢中,年少時崇拜英雄的你可能曾化身為蜘蛛俠,從手腕上噴射出蜘蛛絲,在高樓林立的中環飛簷走壁;在夢裡,嚮往浪漫甜蜜的你或許正與心愛的人乘着千紙鶴在白雲間翱翔;而懷舊的你,一次次走入「夢」的時空隧道,回到皇后碼頭、啟德機場感受昔日的港式情懷。夢美好又飄忽,但本港兩位80後青年人羅文慶和盧駿銘卻勇為夢境搬運工,投資八位數港元,與大陸街頭3D地畫製作團隊「播安」合作,將以上夢境「乾坤大挪移」至7月份即將開幕的「香港3D奇幻世界」,只為助我們「美夢成真」。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 (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香港3D奇幻世界座落於尖東希爾頓中心,佔地面積超過1萬平方尺,設有「現代香港」、「重現香江」、「中華文化」、「浪漫旅程」及「奇想天地」共五個主題區,將展出超過70件3D畫作。展館同時設有3D體驗主題區,包括「星空」、「鏡子迷宮」、「無限空間」、「3D虛擬投影」和「視錯遊戲」等,等待參觀者來體驗不同的3D空間。因為所有參觀者都可以近距離接觸各展品,嘗試拍出有如置身其中生動又有趣的照片,所以非常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市民以及各地遊客在節假日前來遊玩並放鬆心情。
錯視藝術港味濃
「香港3D奇幻世界」創辦人之一兼營運總監的羅文慶表示,之所以創建該館不僅是因為近來3D視錯藝術風靡全球,韓國、日本、泰國等地的3D立體美術館已吸引了無數遊客到訪,他們希望本港市民亦能緊貼潮流,不用離港也能享受3D奇幻體驗。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求3D立體畫創作團隊「播安」將本港特色和超現實主義元素兩相結合融於畫作,以推廣本土文化。在「現代香港」及「重現香江」兩大區域,參觀者可穿越現代及懷舊香港兩個時空,欣賞在地風情的立體作品。
談及哪些元素能夠代表港人的集體回憶,營運副總監盧駿銘說:「有一些已不存在的建築,一些我們常見的美食,還有一些誘人的風景。到底美術館中會出現哪些,我們先賣個關子,期待大家到時親自來發現。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幅作品,也是創作難度最高的一幅,畫的是金龍盤旋的維多利亞海港。維港幾乎可以說是香港的標識,而龍象徵中華文化,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心目中的香港。」盧駿銘亦透漏,藝術館中的展品未來會不斷更新,根據特定的節日作出相應調整,例如世界盃期間將有與足球相關的道具出現。
歷史悠久文化深
眼下蔚為流行的3D立體畫,其實是「錯視藝術」的表現方式之一,藝術家們利用歸納、反轉、限於平面可能、回轉、透明、深度空間、透明等錯視技術,騙過我們的眼睛,使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同時帶給觀賞者超酷的互動體驗。這類3D立體畫不僅可以被遠觀還可以與之親密接觸,當我們在特定位置擺出有趣pose,這樣拍出的照片會產生「人在畫中游」的特殊效果。
但是你知道嗎?各地藝術館中吹着冷氣、「高高在上」的3D立體畫其實源於歐美的街頭地畫,而街角巷弄中的地畫卻又源自於文藝復興時期宗教色彩濃厚的教堂壁畫和天頂畫。不難看出,無論是時髦的3D立體畫,還是街頭的地畫,亦或是嚴肅的教堂、宮廷壁畫,本質上都在追求二維平面的三維化。千百年來,藝術家們巧妙地利用焦點透視和二維透視,令我們產生視覺錯覺。
與傳統繪畫的創作過程不同,創作立體畫時藝術家們會先在腦海中構建出立體幾何效果,再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來,最後對畫作進行細節填充。通常他們會顛覆常規「近大遠小」的視覺規律,採用「近小遠大」的作畫方式,使平面的景物產生立體的視覺效果。最初,街頭地畫的創作者喜歡用粉筆或各色顏料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進行即興創作,任由行經的路人圍觀與評論,畫家與觀賞者可以面對面直接交流。但後來為了大型作品的創作、長久保存與攜帶的方便,多數地畫藝術家選擇先在特製畫布上作畫,再到街頭進行展示。而今天,為了讓觀賞者可以在一至兩個小時內過足3D癮,3D立體美術館如雨後春筍在各地崛起。
小貼士
去3D立體美術館參觀,有兩樣東西您一定不能忘。第一當然是帶相機或者可以拍照的手機。每幅作品前都有最佳的攝影與欣賞角度,一般站在畫作前兩、三米的中間位置,便可以看到最逼真最立體效果。若站在畫作的側面或從上向下望,則會導致畫中圖像被扭曲或拉長。如果不知該如何與立體畫互動,可以參考畫作旁邊的指引或向工作人員咨詢。第二樣需隨身攜帶的是「放得開」的精神!只是拘謹又羞澀地站在一旁,可不如大膽擺出創意「pose」來得有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