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鴨脷洲大街街坊小店處處,在香港各區已日漸消失。
睇樓大家多會留意大型新盤,無意之間忽略街坊社區。今次記者帶各位到南區,到訪鴨脷洲大街,大家或者會驚歎,原來無大型商場的街坊淨土,生活反而更見方便。■圖文:謝孟謙
於港島南區西南對開,有一小島,正是鴨脷洲。小島有大橋接駁,亦有街渡(船程約三分鐘)往來對岸香港仔。港鐵南港島綫預計2016年竣工通車會途徑此地,到時交通配套將更完善 。鴨脷洲大街橫臥於島上北端,有三四條小街穿插,鄰近海濱長廊,與香港仔一港之隔,正是泊滿漁船的香港仔避風塘。
6成地舖為街坊小店
講到民生、地產及樓價,在香港一向是多事之源頭。市民對旅客消費刺激租金上升,或者領匯(0823)壟斷公屋商場多有不滿,繼而興歎供應民生所需的街坊小店絕跡。鴨脷洲大街可能是最後一片供街坊廉價消費,滿足日常起居飲食之淨土。大街之上無商場,只有個別連鎖店舖,銀行亦未進駐此地,僅在轉角位置設自動櫃員機。如此以街坊地舖為主的地舖生態,值得做個簡單統計。
從街頭走到街尾,粗略點算主要通道兩旁的地舖,不計橫街小店,原來僅長1公里的街上,連空舖在內,有100餘家店。當中吉舖僅為4.8%,連鎖店(如7-11、萬寧等)只佔約5.7%,而63.8%舖位乃街坊小店,餘下25.7%為其他類別(如汽車維修、回收店等)。
當中6成街坊小店,主要有餐廳食肆與雜貨店。一街之內,有逾20家食店,包括越南菜、海鮮飯店,中餐西菜豐儉由人,選擇之多,或羨煞不少領匯商場的消費者。
傳統店舖抗連鎖超市
琳瑯食店之外,還有10多家傳統雜貨店,主售柴米油鹽,兼賣飲品小食,更有販賣衣服與碗碟廚具,既係士多,又是乾濕店,可謂一應俱全,百貨應百客。鴨脷洲大街旁邊,市政大樓街市正門對出,更見五六間舖頭掛出貨物擺賣,門庭若市,狀如旺角「朝行晚拆」女人街,足見街坊捧場。
區內街坊食店與雜貨店形成緊密街坊消費網,正因為此舖頭並非連鎖經營,可靈活因時制宜,變賣各種貨品,例如熱天賣汗衫,冷天賣棉衣,或者夏天供應豆腐涼粉,冬天販售醃製酸菜,其多樣性足可制衡連鎖超市所享的規模經濟效益。所以,鴨脷洲大街有個趣怪現象,正是百佳同惠康打對台,割價傾銷廣告滿佈櫥窗對峙,彼此門面始終不及鄰近街坊小店熱鬧,可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