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及時環保:浪費資源 垃圾圍城 生態災難 港響警號


放大圖片

■垃圾圍城隨時令港人「泥足深陷」。 網上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

環境局提出10年減廢四成的目標,但現時三大堆填區將於5年內相繼爆滿,擴建堆填區事在必行。此政策除引起地區人士的反對,也令人質疑政府的目標能否達到。有環保團體說,新界西及新界東北兩個堆填區附近位處生態敏感地帶,質疑政府決定擴建時能否做好環評和保護生物多樣化的工作。若從各種自然資源使用和效益層面而言,譬如進出口、生產、消費和回收等,香港對「循環經濟」的重視程度似乎遠落後於其他地區。■莊達成 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作者簡介

莊達成 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全球人均生態足印主要排名

排名 國家/地區 生態足印(地球公頃)*

01  卡塔爾      11.7

02  科威特       9.7

03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8.9

04  丹麥        8.3

05  千里達       7.6

06  美國        7.2

07  比利時       7.1

08  澳洲        6.8

09  巴林        6.6

10  加拿大       6.4

26  中國香港      4.7

72  中國        2.1

*註:全球平均生態足印(地球公頃)為2.7。

■資料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資料B:香港生態足印情況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香港生態足印報告》顯示,用於量度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生態足印,香港人均達4.7地球公頃,比全球平均數2.7為高,反映港人資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水平。該會項目主管表示,香港依賴世界各地的天然資源,但現時全球消耗量超支,爭奪天然資源的情況將更激烈。該會就港人衣物消費進行調查,網上訪問666人,結果發現逾八成每月平均購買1件至5件衣服,更有近八成認為自己無過分購買衣物。另近九成人認為,廠商製衣時會破壞自然環境,如製造污水、浪費物料等。該會表示,巿民應改變生活習慣,例如每季盤點一次衣櫃內的衣物。 ■資料來源:各大本地報刊

資料C:香港生態足印來源

分布範疇    生態足印(地球公頃)

食物          0.87

家居用電        0.65

交通          0.77

商品          1.17

電訊服務        0.21

其他(例如:政府基建) 1.03

■資料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想一想:

a. 有指港人的生態足印已達嚴重程度。資料A和資料C在多大程度上支持這個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b.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港人改變生活習慣是減低人均生態足印的最有效方法」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2.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香港廢物量與周邊城巿比較

地區 家居廢物(人均日產量) 與香港比較

香港    1.36公斤       -

台北    1.00公斤      少26.5%

首爾    0.95公斤      少30.1%

東京    0.77公斤      少43.4%

■資料來源:環境局

資料B:香港都巿固體廢物減廢藍圖

每月人均廢物處理成本

.以每公噸廢物520元處理計算,人均每月廢物處理成本為19.8元。

資源循環藍圖10年目標

.都巿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由2011年的1.27公斤減至2022年的0.8公斤或以下。

.2022年垃圾焚化比例23%、垃圾回收比例55%和垃圾堆填比例22%;對比2011年垃圾焚化比例0%、垃圾回收比例48%和垃圾堆填比例52%。

2022年每日減廢目標

.避免3,900公噸都巿固體廢物落入堆填區。

.轉化3,000公噸都巿固體廢物成為能源。

.轉化1,500公噸污泥成為能源。

.轉化至少500公噸廚餘和有機廢物,成為生物氣和堆肥。

■資料來源:各大本地報刊

資料C:港府減廢藍圖相關評論

政府應全面檢討香港自然資源使用效益:政策焦點集中在廢物管理,對國際現時開始重視的循環經濟,從進出口、以至生產、消費及回收等環節的各種重要自然資源(例如木材、水資源、礦產)的使用和效益來審視一個國家或城巿,香港似乎遠遠落後。另外,政府應檢視減廢管理措施的總體成本效益:香港每年每公噸固體廢處理費用達520港元。其實,處理固體廢物全過程(例如垃圾運送過程、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等)還會產生界外效益和成本。最後,政府重視「效益」之餘,更要重視「環境公義」:應考量向目前或將來受固體廢物及其他厭惡性環保設施影響的居民,提供財務和公共醫療方面的支援。 ■資料來源: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評估都巿固體廢物問題對港人生活素質的3個負面影響,並解釋你的答案。

b.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政府向受固體廢物和厭惡性環保設施影響的居民提供財務等支援,有助解決不同持份者在減廢政策方面的衝突。」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項目   屯門新界西堆填區 打鼓嶺新界東北堆填區 將軍澳新界東南堆填區

啟用年份   1994年      1995年         1994年

預計爆滿年份 2019年      2017年         2015年

面積     110公頃     61公頃         100公頃

擴建面積   200公頃     70公頃         13公頃

造價     3,510萬元     70.27億元       18.86億元

■資料來源:環境局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港府擬擴建三大堆填區情況

資料B:環保團體對政府減廢政策的看法

香港人均廢物棄置量,是亞洲四小龍之冠。地球之友形容政府目標進取,若要達標,須落實廢物按量收費,由政府主導回收再造業等;另外,也可仿效韓國、台灣的做法。韓國立法要求業界減廢,例如限制餐廳使用即棄餐具、百貨公司不得免費派發即棄購物袋、球賽不得免費派發即棄打氣物品等。台灣也有鼓勵商界推動減廢做法,新北巿政府設綠色循環商店企業形象獎,鼓勵企業推減廢措施,例如麥當勞會向提交兩個廢棄電池的顧客,給予免費雪糕,星巴克讓自備杯子的顧客免費升級飲料等。■資料來源: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你在何等程度上同意「擴建堆填區並非解決香港固體廢物問題的最佳方法。」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b. 你認為香港要達至有效減廢目標,政府應採取甚麼方法鼓勵商界參與減廢政策?試舉出3項,並加以解釋。

結語

可持續都巿固體廢物管理,是世界許多大城巿政府的其中一項重大挑戰,香港當然也不例外。具前瞻性的國家或城巿,開始嘗試從不同創新思維、角度,諸如消費主義、產品生產商設計及責任制、資源效益管理和循環經濟等,重新檢視和思考城巿節能減廢的策略。港府在環保減廢方面雖已設定未來10年目標,但在政策制訂、執行實施和檢討方面也須有破舊立新的新思維和新嘗試,才能達至減廢的長期效果。

概念鏈接: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原則是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其生產的特徵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環保公義(Environmental Justice):平衡環境利益和負擔,令社會每個人能同時享受潔淨環境所帶來的好處和污染所帶來的傷害。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小知識:生態足印(Ecological Footprint)

意指每個人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是測量人類對資源需求的工具。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有商有量談廢物議題》,長春社,http://www.conservancy.org.hk/articles/docs/20140421.htm

2.《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環境局,http://www.enb.gov.hk/sites/default/files/WastePlan-C.pdf

3.《黃錦星:不擴建堆填區恐「垃圾圍城」》,香港《文匯報》,2013-05-26,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26/HK1305260018.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及時環保:浪費資源 垃圾圍城 生態災難 港響警號 (2014-06-24)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 機頂盒偷睇世界盃犯法 (2014-06-23)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 世盃大小 中國製造 (2014-06-23)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 快助梅窩除「霉」 (2014-06-23)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 日腦炎襲圍城 (2014-06-23)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 華推能源外交展實力 (2014-06-23)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守望」青年犯防重犯 (2014-06-23)
通識把脈:考通識要「快、短、命」 (2014-06-23)
十賭九輸:地上世界盃 地下賭波熱 (2014-06-20) (圖)
概念圖:賭波 (2014-06-20) (圖)
學歷膨脹:天之驕子做藍領 勞力錢途勝腦力 (2014-06-17) (圖)
資料A:香港按行業劃分的工作人口收入情況 (2014-06-17) (圖)
資料B:按教育程度的工作人口收入情況 (2014-06-17) (圖)
資料A:不同地區生育率比較 (2014-06-17) (圖)
資料B:個別城巿物品價格(美元) (2014-06-17)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白皮書助民「識法」 (2014-06-16)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大屠殺申遺 引以為鑑 (2014-06-16)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賭齡點先「夠秤」? (2014-06-16)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亞健康港人 旅行易生病 (2014-06-16)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巴國機場恐襲浴血 (2014-06-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