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馨蘭。張偉民 攝
土炮「紅A」的出品,相信大家細個到現在都總有一兩件在家裡。老一輩的人聽到這兩個字,就會想起紅色的膠水桶膠面盆,是「制水」好幫手。這個已65年的港產品牌,掌門人今日傳到了第三代,星光實業業務拓展總監梁馨蘭(Jessica)手中,致力將紅A年輕化。她接受訪問時指,「好多人都以為我們離開了香港,其實一直都沒有,我們只是多發展了B2B業務,香港仍有99%的酒店和餐飲業在用我們的產品。」80年代後本港的塑膠工廠幾乎全部北移內地,紅A成了留在香港的異數,至今仍堅持「香港製造」。■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明曄
紅A,可以稱得上是香港塑膠業的代表,時至今日,由設計到製造,仍然堅持全部「香港製造」。提起塑膠業,可能不少人都有種夕陽行業的印象,但梁馨蘭立即澄清,「塑膠市場不是夕陽行業,我們最希望政府可以幫忙改善行業形象,我們好需要年青人入行。」她指塑膠業在市場有一定的需求,增長很穩定,每年平均有3%至5%增長,「雖然比起全盛時期是有放緩,然而市場不能沒有塑膠產品。」
留守香港 總有出路
追溯紅A的歷史,就要回到65年前,梁馨蘭的爺爺,即星光實業創辦人梁知行,他原本是做牛骨牙刷起家的,後來見到美國塑膠業盛行,於是引入香港。適逢香港1960年代經常「制水」,紅A推出膠水桶大賣,並成功打入每個人的屋企。時間跳到80年代, 梁馨蘭表示,當時不少工廠都開始北移,但由於在內地曾有不愉快的經歷,最後決定留守香港。「爺爺不想返內地,因為抄襲嚴重,推出新產品後2至3日,就已經有人抄了。」
她指,父親梁鶴年於是就決定由B2C,轉打B2B市場,後來更擴展到餐飲及醫療市場,生產中央廚房內的儲藏容器、醫院的藥水樽。
臨危受命 共渡時艱
父親的決定為紅A帶來了很大的成功,現在香港有99%的酒店和餐飲業都在使用他們的產品。當然當中並非一帆風順,「在經濟低迷時期都總有一點影響,幸好的是總有出路,總會接到一些生意,令公司捱下捱下捱過去。」
如果要數難忘的,就是十多年前禽流感大爆發期間,「當時香港第一次禽流感,政府敲門找我們幫手做雞籠,張單不大的,利潤亦不多,但就是要你停了手上的其他訂單去做,我們最後都接了這些柯打。『沙士』時期又一樣,有不少醫院的供應商都不提供產品,只有我們紅A願意做!」她細數紅A不為人知的往事。
重返B2C 開拓新品
梁馨蘭2009年由外面回到紅A,聽多了客戶的聲音。「加入之前,最多是試下新產品,但現在見多了客人,就聽多了,了解更多,慢慢知道他們對產品有什麼要求,行業還可以有什麼的發展,以研發更多的新產品。」她指聆聽很重要,並憶述十年前,「有一位餐飲業的客戶,想公司幫忙研發耐低溫的容器(container),同時亦成為了公司其中一系列的王牌。」
為延續紅A事業,梁馨蘭做了不少革新,致力將品牌年輕化,包括重返B2C市場,開拓副線品牌CreA,請插畫師設計產品,請飲食界名人任代言人,又開設網店等等,為港人延續着這個集體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