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汽車從濰坊到青島要兩個鐘,進青島市到酒店就用了一個鐘,到處都是人,迎面而來海風習習,三十八度的悶熱暑氣赫然而消,真是避暑勝地。
來到青島,我只想去八大關。所謂「八大關」,是因為這地區的道路,以中國古代軍事關隘命名,韶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居庸關路、山海關路等等,俗稱八大關,其實是建在海邊的一組歐式古典建築住宅群,始建於德國統治時期(1897-1914)。此處不同於大多數中國城市千篇一律,小樓風格各異。導遊重點介紹的一座建築名花石樓,花石樓設計師為劉耀郴(中國人),以哥德式融合俄羅斯風格,彩色玻璃鑲窗,外牆由不同的石頭築成,故稱「花石樓」。最初是德國總督的夏季別墅,後為英國駐青島總領事官邸,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蔣介石曾住過此樓,現稱蔣介石樓。導遊繪聲繪色講蔣介石,我卻在尋找另一些景和人。
上一次來青島已是十多年前,為張國榮寫劇本,故事以八大關為主景,我天天在這裡上落徘徊,端詳一棟棟歷史遺留下的老房子,紅瓦灰牆,高窗拱頂,錯落有致地建在藍天綠樹之間,綠蔭遮掩的小路順着地勢蜿蜒相連。那時,每棟小樓裡面住着數家人,擁擠不堪,牆頭是如火的紅花,牆裡掛得七彩,女人裙小童褲,太陽懶散地照着,悠閒而有人氣。磚石剝落的外牆上掛着同樣班駁的牌子,「老舍故居」「洪深故居」「沈從文」「梁實秋」「童弟周」,簡短文字注明這些中國文化精英曾經居住於此。 一九三四年秋,老舍接受國立山東大學邀請,從濟南來到青島擔任文學院教授。最初,住在登州路上一座西式平房,後來幾經搬遷,搬進這裡一座臨街的兩層花崗岩樓房,他們一家住在樓下東頭,老舍的書房設在東頭背陰的房間裡,書桌緊靠着東窗;住在二樓的是作家黃宗江兄妹一家。老舍我沒見過,他含冤離世的時候我還是孩子,但後來我有幸和他同為一家劇院寫劇本;黃宗江一家我倒是熟的。 我幻想着發生在這兩家人之間的故事,發生在這群小樓之間的故事,結構我的劇本。就在這裡,老舍創作了《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他喜歡青島,也喜歡山東大學,他寫道:「青島是顆綠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黃色的地圖的邊兒上......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接着,交錯着,變化着,波動着,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可是只能默默無言,一閉眼彷彿還看見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紅,必定是在那小島上......」
此次再來八大關,已沒有當年景色人氣,一色的黃白磚石和鐵柵欄的牆,像衣着統一的士兵缺少個性,看不見居民,沒有樓頂冒出的青煙,只有一對對穿着租來婚紗的「新娘」在擺姿照相,導遊忙着介紹的是蔣介石。十餘年時間並不長,卻已物是人非,望着不遠處蒼茫的海,想起十餘年前,眼前景象真是應了老舍的這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原詩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