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唐亞平與助手和當地少數民族婦女合影。
貴州省政協委員、貴州電視台主任編輯唐亞平對目前因發展旅遊而過度開發的少數民族村寨無比擔憂,連續三年,她都在貴州省政協會議上呼籲重視保護少數民族的村寨和文化。「這是一個民族生存與活力的希望!」她說。雖然可以通過大眾傳媒平台為民族文化保護發聲,但她總感覺力不從心。「成為政協委員後,我不僅多了一個發聲渠道,同界別委員的支持也會讓我的聲音更響,影響更大。」■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路艷寧
唐亞平不是少數民族,原籍也非貴州。但她常年行走於邊遠的民族村寨,與貴州民族文化有長達30年的「情緣」。
「我經常下鄉和民族同胞同吃同住,感覺他們是生活在都市人的老師。」早年因詩作而知名的唐亞平,喜歡用詩意的語言,「他們平靜地感動你,像水一樣浸潤你,你需要耐心和從容,去觀察和體會他們的生存環境。」
村寨都市化:燈紅酒綠中的淒涼
令她痛心的是,西江千戶苗寨等發展旅遊較早的民族村寨,已經逐漸被「都市化」:外來者租下了最佳位置的房子做經營,原本非常自然的河流和村寨,被點綴上各色燈光,晚間的酒吧嘈雜異常,親戚探訪還需買門票......唐亞平感慨,這已經不是民族同胞居住了上千年的村寨,他們的文化已被抽空。當地人展示給外界的都是表演化的攔門酒、踩鼓舞和長桌宴等。「一個人只有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心靈才能安詳!」
「年輕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村落有種淒涼的感覺。」唐亞平說。
讓「多彩貴州風」愈吹愈烈
2011年,唐亞平成為貴州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連續三年,不管是委員提案、小組討論和媒體採訪,我都不斷強調村落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雖然這些聲音有些微不足道,但這是一個文化人很樸素的使命感!」
唐亞平欣喜地看到,近年來,貴州本土文化品牌「多彩貴州風」愈吹愈烈,「兩賽一會」等民族文化大賽舉辦得紅紅火火,越來越多文化學者都很深入記錄和傳播少數民族民間文化。這讓她對自己堅持的信念更堅定不移。
殷切的期待:「3個100」 彌補遺憾
唐亞平透露,她將在下一次政協全會上提出《製作100集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電視紀錄片》的方案。
早在十年前,唐亞平就通過貴州省電視台向宣傳部門申報了「100個少數民族節日」製作方案,還曾經被列入省長基金項目。但因種種原因,該方案一直未能實施。
近兩年,她又豐富了這個方案,除了100個民族節日,還包括100個民族村寨,100位民族傳承人。每一集紀錄片都會包括三條平行交匯的主線,使整個節目有人有事有環境,環境造人,人改變環境,三條主線相輔相成。
「我希望,能夠借助政協委員的話語權優勢,得到政府和民間的支持。個人認為,這對貴州非遺保護功德無量。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個心願,我就非常滿足了!」唐亞平對此充滿期望。
|